“星妈”的烦恼:自闭症儿童长大后怎么办
最近,一则报道引起了我的深思,报到是这样写的:
5月15日,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一项发表在《儿科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约有1/3的美国年轻自闭症患者,在高中毕业7年后仍未找到有薪工作,也无法进入大学或技校就读,处境较包括弱智人群在内的其他残障人士更为艰难。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在也不再少数。王晓星的家庭就是这样,现在5岁的他,只能呆在家里,也没有语言,妈妈只能用一些卡片与晓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晓星是在3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的”, 晓星妈妈说,“开始,我对这个病真的很迷茫,也不太了解”
有一次,妈妈带晓星去幼儿园上学,想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正常孩子,可是,却得到老师的一句“对不起,请孩子会说话以后再来上学吧。”听到老师的话,晓星妈妈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接着晓星妈妈又带着晓星去了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学校也接纳了孩子,为此,晓星妈妈还和家人庆祝了一番。
可是,当晓星妈妈去接孩子时却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正常的孩子坐在桌子边围着老师学习,老师把晓星放在一个角落里,孩子就在角落里孤孤单单地坐着。“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孩子真的好可怜啊”晓星妈妈满脸泪水的说道:“我希望每一个人不要对我们的孩子有偏见,不要瞧不起我们的孩子,不要鄙视我们的孩子。辛苦什么的都不怕,最怕的是别人用歧视的眼光看自闭症孩子,现在我们还年轻,还可以照顾他们,可是,我们老了以后,孩子怎么办……”
晓星妈妈的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自闭症儿童的问题,只靠我们个人的的力量还是不够的,也希望政府部门多给与自闭症儿童多一些关注,多为自闭症患者建立一些终身服务体系,以满足他们从出生至终老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包括早期诊断与干预,康复训练,教育安置,大龄养护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