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端午节
我们知道在自闭症儿童眼里是没有词义可言的,就像他们经常问:“亲戚是什么意思?外公外婆是什么意思?”等等。很多名词性的东西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并不是说他们完全真正的不知道,大多时候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只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他不与其他人接触交流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给孩子训练的时候也要多注意留心观察,多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训练!
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刻,让我们和自闭症儿童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端午节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在教自闭症儿童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不能逐次一起把这些名称都说出来,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你就等于什么也没教,因为他根本不明白,也记不住这些,唯一能使用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的教,一次只能教一个,这样就不会太容易混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也许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我们的自闭症儿童听不懂,或者说听的伊塔糊涂,可是,让他有这方面的意识即可,慢慢他大脑中就会残留有这方面的记忆,经常在他耳边讲起这些知识,就会唤起那些残留的意识!
端午节的活动很多,这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项目,对自闭症儿童而言也一样,因为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食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当然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活动,其实通过活动让自闭症孩子去了解这些节日是最好的方法,不仅仅是让自闭症儿童得倒了快乐的源泉,更重要的通过这些快乐的画面刺激了自闭症儿童的记忆,使其更牢的记住这些节日的特点,以达到记住这些节日的效果!
希望所有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的自闭症儿童,在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里能够快快乐乐度过一个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