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对高功能孤独症患者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一、促进正确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
游戏中必定会有需求,如需要别人帮助、需要一些道具或需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做等,当他有需求的时候就会有表达,帮助患儿完整地、正确地表达,学会“如何请求别人的帮忙”或者“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向别人说”等等。患儿有可能参照同伴是如何表达需求的,设计情节让其模仿。通过游戏时同伴的反复示范和老师的引导,能提高自闭症患儿表达需求的能力,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愉快、悲伤、害怕、愤怒等。
对于孤独症儿童,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其学会社会生活技能,设法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要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常识,使他们在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成功的体验。
二、促进儿童观察和理解别人想法的能力,摆脱自我中心。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往往不合群,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有些聪明的孤独症儿童会接近其他孩子,并试图建立起友谊,但他们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瞪眼等,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与人交往的愿望,往往通过搂抱、拉扯等动作来表示,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斥,结果还是遭到孤立。(张娟,2004)
当患儿扮演别人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这样的扮演,能教他们推测别人的心理,从而理解别人的想法。角色扮演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自不同情景下的内心情感。
三、促进与同伴间的正确交往
有些患儿在同伴玩耍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主动的社交,或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来接近同伴,有时他们想要主动交往却因为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而被误解,有时他们不能理解同伴的意图,这些都导致了互动交往的失败。
一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参与到游戏的氛围中,能一起笑一起跳,但很难进行角色配合,会一起追逐,一起玩同样的内容,但不能和他们分工合作,他愿意跟同伴一起快乐,但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有时会大声喊:“来,一起玩。”,在一起了还是各玩各的,因此他和同龄小朋友的交往很难持续下去。角色扮演游戏运用道具、情节等让孤独症儿童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地融入游戏中,因为需要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能建立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在同伴长期的示范中,能模仿并学会正确的基本交往能力,也能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包括现实中的伙伴关系及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同龄孩子的行为能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能产生参照作用。在家或随班就读的学校,老师或家长可以对他们的同伴介绍一下孤独症儿童的一些特点,解除同伴的排斥或不理解情绪,鼓励这些同伴发起并努力维持交往过程,也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孤独症儿童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 ,多让同伴发起与患儿的眼神接触。同时奖励那些热情对待患儿的同伴,帮助患儿发展几个经常来往的好朋友。
四、提供学习社会规则的机会,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凡是患儿能接触到的社会领域如家庭、医院、公交车等,在游戏中都有可能得以反映,患儿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放到游戏中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和理解。另一方面,将游戏中看到的同伴扮演的角色拿到现实中进行比较和感受,更容易理解角色的意义。通过学习和模仿角色的行为、情感,可以学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
高功能孤独症的孩子通常会与周围的同龄人和平共处,虽然缺乏与他人主动沟通的愿望与行动,但一般也不会严重侵扰他人或干预别人。教师通过设计情节让患儿在扮演游戏中逐渐学会轮流、分享、谦让、分工合作和交换等交往技巧,如患儿能学会“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的基本礼貌用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