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学策略和技巧
在对自闭症孩子的特质、个别性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不论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或举动背后的原因为何,老师都可以透过对这些自闭症孩子的认识,而建立更明确的工作方向。而在指导自闭症儿童时,如果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配合教学策略加以运用,将更容易增加孩子学习的动机及效果,以达到诱发孩子学习与成长的目的。
由于多数自闭症儿童只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物品作反应,因此在教学中提供适当地社会性与环境性的刺激,以增加自闭症儿童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及适应能力,是指导者必需遵循的原则。例如:教师在预备的课程中,事先准备多样的教材、多式的教具,以及丰富的教学活动,藉此除了可以让自闭症孩子学习选择,也可以增加他们挑选的能力。而在教材教具的选择上,提供真实的物品较易诱发孩子反应的动机;此外,老师多尝试用沟通、口头赞美,以及利用自然的实物来增强自闭症孩子的学习动机,都是很好的教学策略。
自闭症儿童通常有过度选择的学习特质。例如:一般孩子学习认识一个人,会从性别(男/女)、身高(高/矮)、体型(胖/瘦)、年龄层(大人/小孩)、脸孔、声音等等综合多方面的线索来认识这个人;而自闭症儿童认识一个人,可能是只单一地注意这个人的眼镜、脖子,甚至只从眼睫毛,或是头发的气味来认识这个人。换句话说,他们只运用单一、独特、不相关的刺激讯息来认识这个人。这种单一的讯息不论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任何知觉过度反应而来,都会影响了自闭症孩子对人的概念。我们在针对这种"过度选择"特质时,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技巧有两种:
1.渐进、有程序性地方式。先提供单一的线索,由少到多。例如上述例子中,若要自闭症孩子认识一个人,指导者可提供这个人的照片,先呈现一张,渐渐增加照片的张数,然后看这个人的录像带,再听到他说话的声音,最后与本人一起玩游戏、上街……等等。经由渐进式的灌输,使他们接受"这个人"多元的特质,进而学习掌握多元的概念。
2.利用夸张或扩大焦点的方式,提供多重的线索。也就是一次提供三~四种的相关线索,并予以特别增强。如上述认识一个人的例子,指导者可以一次就将照片、录像带,和这个人同时呈现,同时强化这个人的多方面特质,增加孩子对此人的多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