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狗与自闭症孩子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医生狗”计划:英国和澳大利亚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如果病人有机会对动物表示关心,就能暂时忘掉疾病带来的痛苦,使病人心境变得平和,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寂寞,减轻他们的痛苦,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特别在中国推出“医生狗”计划,希望动物疗法能给更多病人、残疾人、老人和智障儿童带来关怀和爱。
“菁菁”是一只6岁的灰色贵妇犬,“奔奔”是披着一身雪白长毛的京巴犬。它们是北京市第一批获得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颁发证书的“医生狗”,是经过了严格的健康检查、心理测试、性格测验,从几十只优秀的宠物中被选拔出来的。它们承担着一份责任:抚慰那些需要帮助的智障儿童。在这个岗位上,它们已经工作了近一年。
“菁菁”与“奔奔”
1月3日14时40分,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特教班下午第二节课,两位特别的朋友——“奔奔”和“菁菁”按时来到了课堂上。同学们欢天喜地地拥了过去,掌声、呼唤声连成了一片,两个小家伙也异常兴奋,频频点头致意……这些7至10岁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智障、孤独症、自闭症,在亲近医生狗时动作难免有些生硬和不规范。但医生狗好像懂得自己在做着一份有意义的义工,不怒、不燥,还那么温顺。
到今年3月,“菁菁”和“奔奔”就有整整一年的“医生工作经验”了。
用温柔的爱为你解痛
据特教班班主任祝玉珍老师介绍,很多同学通过和医生狗的接触,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彬彬同学,自从医生狗来了以后,他变的非常关心集体,也懂事多了,地上有纸屑什么的,他都主动打扫,并常告诉同学要保持卫生,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坐在轮椅上患脑瘫的强强同学很喜爱医生狗,虽然他的胳膊不灵活,虽然他有些害怕小狗,但每一次轻轻的、试探性的抚摸小狗,他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患有自闭症的茸茸小朋友,平时总是躲在角落里郁郁寡欢,对陌生人更是害怕得要命。但是她和医生狗建立了特殊的感情,她抚摸、拥抱小狗,与小狗说着悄悄话,轻轻地叫着小狗的名字,过了一会,她竟当着一教室的人唱起了歌。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感意外,分外惊喜。
新源西里小学杨副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特教班的智障学生有50多名,经过近一年医生狗实践,老师和学生都惊喜发现,原来胆小孤僻、忧郁寡言的孩子与医生狗接触后,都逐渐开朗起来。
就是不想放手
可爱的医生狗“奔奔”今年两岁多了,它的主人关胜选告诉记者:“奔奔”定期参加义务活动已近一年了,每月来两次。她说:“刚开始真担心我家的奔奔面对那么多智障儿童,会大受欺负。但我后来发现,它对小朋友竟那么友好!有时一些智障儿童对它连抓带摔,它也不躁、不叫、不咬。我虽心疼,可是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看着自己的小狗还能帮助这些孩子,我心中特别欣慰。我是个公共汽车售票员,每月得有两天下午来学校,肯定影响工作,虽然会被扣钱,但我心甘情愿!”
一堂特殊的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铃声一响,强强同学就用双手捂住耳朵——他不喜欢这种声音。“菁菁”、“奔奔”一听铃声就冲着小朋友们摇摇尾巴,然后扑进主人的怀抱,它们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该回家了。而强强同学却拉着“菁菁”脖子上的绳子,就是不想放手……
(本文涉及儿童姓名均为化名。)秋野
-“医生狗”招聘启事
凡是健康活泼、脾性驯良的狗,无论血统、不分肤色都可以参加医生狗计划。需由当地动物保护组织推荐、合法注册、防疫的狗在主人的陪同下经过兽医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代表作身体和性格检查,获得“医生狗”行医证明和拍照后才可投入服务。
此外,请希望合作的医院、学校、老人院告诉我们。此项服务完全是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