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逛市场
一个星期五,照理来说这应该是全班到齐的时间,但碰巧孩子们气喘的气喘、住院的住院、感冒的感冒,偏偏又有几个跟着发展中心去阳明山,这一个星期五,班上只来了三个小男孩,于是,两位同班的老师和实习老师临时决定到附近的市场进行校外教学。
小凯凯因脑性麻痹导致下肢行动不便,于是我们请阿姨将学校的轮椅推过来,三位老师和阿姨就推着轮椅出发。经过隔壁班的教室,我们向其它的老师说明,因今天来校学生数少,所以临时决定去逛市场。
从学校出发,我们沿路遇到学校的老师、警卫、家长,每遇到一个人,我们便对他们说明出门的目的;一路上,经过校园的花朵和蝴蝶,老师随机的指导孩子们观察蝴蝶飞舞的情形,示范说明花朵的名称,也特别带着孩子看看长在树上还未成熟的香蕉;走出校外,孩子需学习红绿灯的辨识,红灯亮了,大家要停下来了,绿灯一亮,老师口头提醒孩子们:「绿灯亮了,要赶快过马路了。」,于是,老师们推着轮椅快速的过马路,这一天,在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我们只是举起手,所有的车子,在我们行经斑马线时,都停下来静静等候,没有人按一声喇叭,就像是护送大家过马路的天使。
走在马路上,我们经过的超商、电器行、豆花店、牙科诊所、机车行…..,每经过一个商店,只要出现老师上课时曾经介绍过的内容,我们就透过语言为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介绍;电器行里的电视、冰箱,豆花店的老板和顾客,都成为我们上课的体裁;也顺道将轮椅推到机车行,请老板为我们打打气,透过这些活动的安排,孩子学习观察社会生活的情形,老师根据实际的状况提供与他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感谢的礼节。
市场里的摊位,真是琳琅满目,卖菜、卖豆腐、卖拖鞋…..,我们每经过一个摊位,就对孩子们介绍摊位上的物品,尤其这个东西是老师曾经在上课时说明过的物品名称,老师会再次的利用实际的情境复习。参观制面摊,老板应老师口头的要求,特别示范制作面条的过程,孩子们看到整块的面皮被卷入机器,才几秒钟,就出现了一根一根的面条,老师也随机告诉孩子:「你看,面条出来了,这个面条就可以煮面了。」老板表演数次以后,也拿起袋子,装了一袋的面条送给小朋友,随后,我们又继续推着轮椅出发。
在市场里,孩子们感受到人挤人的感觉,也发现到此起彼落的叫卖声,听到待宰的公鸡叫声,整个人吓了一跳,我们不愿意让孩子看到杀鸡鸭的过程,加快脚步快速通过。
挤在市场内的通道,老师指导孩子进行买卖的练习,买了草籽粿、买了几张贴纸,经过花店时,老板看到我们,特别修剪了三朵无刺的玫瑰,每一个孩子送上一朵,我们指导孩子向送花的阿伯说「谢谢」,也让孩子闻一闻手上的花香,经过不同的摊位,当我们在为孩子说明时,每一个摊位上的老板都提供我们最自然的教学场所,也为我们的孩子说明「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习得的内容,和平常在教室里的模式则有很大的不同。
走出教室,到公园、到旧货店、到茶艺馆、到西餐厅、到路边摊吃面、到小朋友家作客,这一两年,因为班上孩子的能力弱,服务对象多,这样的课程模式因人力的不足减少许多,只有在班上孩子因特殊状况请假时,我们才得以把握时机,带孩子走出教室,在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下,很多的课程也只能停摆。
带孩子到实际的情境中走一遭,孩子透过听、看、说、社会互动,加上平常在教室建立的互动技巧,这样的模式,对孩子未来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将能产生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