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儿童之辅导策略
◎花莲县学前特教巡回辅导老师 刘芝泲
许多教师与家长在辅导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都会被这群孩子的「与众不同」弄得筋疲力尽,同时产生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甚至觉得无计可施,因此在我巡回于各个幼托园所时,常常得面对教师与家长提出的教养问题,以及一般大众对自闭症容易产生的迷思,举凡自我照顾到结婚生子的种种困境,以及像「自闭症都有特异功能吗?」「我觉得我的孩子老是跟我唱反调,他是不是在整我?」这类的疑惑,都在我的「服务范围」之内。
实际上,不管教师或家长,当我们面临教养自闭症孩子的瓶颈时,只需把握一些大原则,整合身边的资源,持续不断地去变化、尝试,必定能使孩子有所成长。
我以自身与自闭症孩子家长、教师合作之成功经验,将辅导自闭症孩子的大原则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现况能力:
在进行任何直接介入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了解自闭症孩子的能力现况,教师可以利用标准化的测验做评估,也能以实际进行的课程去了解自闭症孩子的起点能力为何,家长可以透过与教师讨论的方式,了解孩子与同侪之间的差异与学习状况,家中有其它手足的也能与之比较,皆有助于了解自闭症孩子的优劣势能力,如此也才能拟定适合自闭症孩子的介入目标与策略。
二、先理解再表达:
许多自闭症孩子都有口语表达的问题,家长对此常有许多担心。在训练自闭症孩子的口语能力时,应先确认他是否「了解」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实际的物品开始,透过要孩子拿东西给你,询问他物品名称等方式,了解孩子对于周遭事物的了解程度,再慢慢进展到生活事件等较抽象的部分,等到累积了足够的词汇量之后,我们也才能开始训练自闭症孩子运用所知的词汇去表达,进而延伸至短句、长句。
三、创造有需求的环境:
自闭症孩子对于周遭事物缺乏兴趣,尤其自身没有兴趣的部份,更是难以驱使他们学习,因此当我们想要训练自闭症孩子某个行为时,应确实掌握自闭症孩子的需求,进而创造有需求的环境。举例来说,要训练「排队」这个行为,我们可以选择自闭症孩子喜欢的方式,因此我们选定「溜滑梯要排队」这个方式去训练(掌握需求),训练完成之后,仍要持续给予自闭症孩子与同侪一起溜滑梯的机会(创造有需求的环境),并慢慢将此行为扩充至各种排队的场合,让自闭症孩子重复不断的实际运用这个行为,如此一来,在任何需要排队的场合这个行为才能稳定地出现。
四、了解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当自闭症孩子出现不适当行为时,我们应先进行观察,分析该行为出现的原因,再针对原因设定替代行为,进行削弱。
五、一次处理一种行为:
针对自闭症孩子各式各样的不适当行为,教师与家长常感心急,容易因此同时处理多个行为,并感到成效不彰。自闭症孩子学习时需要大量、重复的练习,且易产生混淆或不能理解的情况,因此一次给予一个目标对自闭症孩子的学习较好,成效也较明显。教师或家长可依据行为的严重性排定处理的优先级,一次处理一个行为,待行为处理完后,再进行下一个。
六、赏罚分明:
在训练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配合使用增强策略,使用时需注意赏罚要能清楚区辨,且确实执行,如此一来自闭症孩子才能顺利连结行为与增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目标行为的建立。
七、给予不同的感官刺激:
由于自闭症孩子对于外界的好奇心不强,常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此需藉由教师或家长给予不同的感官刺激,让自闭症孩子广泛地去尝试各种味道、触感,去听各种不同的声音,看不同的视觉图像等。
八、重复且大量的练习:
自闭症孩子不像一般孩子,学习一个新行为时只要家长或教师说几次、自己做几次就能记住,他们常常需要大量的练习机会,重复地在各种情境、各个时间练习,才能将这个新行为应用至生活中。
九、先固定再变化:
当新行为建立初期,我们需提供自闭症孩子单一的、大量的练习,但自闭症孩子对于自行将此行为颣化至各个情境有困难,容易产生固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产生,教师或家长需创造不同的情境,让自闭症孩子透过练习完成颣化。再以训练「排队」的例子来说,我们在训练初期会不断的让自闭症孩子练习跟同侪一起排队溜滑梯(固定),等到这个行为稳定出现后,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情境,让自闭症孩子跟同侪一起排队打菜、排队喝水、排队交作业等(变化),将排队这个行为逐步颣化到生活中。
十、生活新体验:
自闭症孩子对于人群、新事物、新地点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容易产生排斥,因此家长可在孩子还小时就带他到各种不同的公共场所,让孩子实际去过,累积生活体验,并从中淡化自闭症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排斥感。
十一、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方式学:
自闭症孩子普遍缺乏想象力,因此在教授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或家长需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方式来教。更直接来说,自闭症孩子是一群「从做中学」的孩子,让他亲身经历过,他会学的更好、印象更为深刻。
自闭症孩子的特质很容易让教师或家长产生挫折感,但是我想:如果能将自闭症孩子的特质,巧妙应用在教养或教学的过程中,必定也能产生让人惊艳的结果。我在与自闭症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惊奇,希望我的经验能够提供给许多跟我一样,为了自闭症孩子默默在努力的人一些参考,或者支持下去的动力。
■ 备注:本文中「自闭症孩子」一词,系指高功能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