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宝宝得精神癌症
年轻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是否给你的孩子带来孤独?专家分析,小儿孤独症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如今患孤独症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据专家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必须注意:
★不同年龄心理特征不一样
孩子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他的心理特征也在变化,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喝能睡就可以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一来到人间就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且随着他的成长逐渐形成每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特征,当然这种特征每个孩子都不完全一样,父母平日要多观察和体验,通过孩子的哭笑、眼神、呀呀之语、一举一动、等等,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活动。
★不可错过的心理时机
当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段时父母要根据他的心理特征来指导他,错过了孩子的发展阶段,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障碍的隐患。孩子快两岁,吃饭时看到大人拿筷子吃饭,他的好奇心促使他想拿筷子吃饭的念头,因拿不好筷子而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若父母立即生气,训斥他或打骂他,这不但毁了他的好奇心,而且给他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以后孩子不敢自己主动吃饭,靠父母喂,这种依赖思想到很大都难以改变;孩子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受阻后,孩子的好奇心丧失,凡事不愿动脑,听凭大人摆布,从而形成思维缓慢,大脑反应迟钝;孩子受屈得不到安慰和鼓励,他就会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流,孤独感逐渐形成。
★发现心理问题要及时矫正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心理有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尤其是有孤独症的症状时更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本来是比较轻微的症候,只要家长配合默契,是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有的家长还为孩子有这种病情而自寻烦恼,情绪不稳定,或夫妻吵吵闹闹,从而使孩子的症状加剧。一开始若及时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心理问题,然后咨询心理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正,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但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或强硬态度贻误了治疗孩子的最佳时机,而使得孩子的病情加重,让孩子终身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无法挽回他的健康。
★用爱心、赞扬和忍耐来帮助
如果孩子真有孤独症的症状,父母就要用爱心、赞扬和忍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与心理医生配合治疗。孩子患有这种症状,他是受害者,他的许多言语和行为与常人不同,父母不能嫌弃、埋怨、发脾气或打骂孩子,要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对他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应给予极大的鼓励,但对他的错误和固执,不能发火,要有耐心一点点改变他的言语行为和内心思维。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不喜欢说话,不理睬人,对什么也没有反应。父母应主动给他一个刺激,让他有所反应,若他做出反应就要夸奖他并给予物质的奖励。若没有反应就不能奖励,并要有耐心再教他。若孩子不怕危险,正在跑向危险物时,父母说话要注意。若说,"别跑了!"孩子听到的还是一个"跑"字,他仍会跑。应该说,"站住!回来。"这里避免了"跑"字,孩子才会停下来不跑。当然父母要配合好心理医生最好自己先学习"ABA行为训练法",这样才懂得怎样来教育训练好自己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轻微症状过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得到康复。
★花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
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育儿理念,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就是好孩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只想到有孩子的乐趣,没有尽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责。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严重。尤其要牺牲一点社交时间,在家里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爱、拥抱和亲切的环境中,才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