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有隐忧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2000年妇幼卫生年报披露了一组数据。单就这组数据看颇为乐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全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这些数据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可忽视。
问题一: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
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53.4/10万,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从全国各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上海、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20/10万,而甘肃、青海、贵州和西藏4个省市自治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则在100/10万,地区差别之大尤其明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位于我国西南和西北部的部分省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很高,说明这些地区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残疾率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问题二:技术与管理水平低
从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因分析情况看,全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诱因仍然是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一半以上。值得研究的是,在监测的死亡病例中,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高达85.8%-90.2%!不可避免的死亡仅为8.8%-12.4%。有关专家在分析原因时指出,可避免的死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知识技能为主。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技能问题,而村级卫生人员的问题尤其突出,他们大多是村级接生员,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 按照我国目前大多数县及县以上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已经具备了预防和处治产科出血的能力。但遗憾的是,2000年死亡的孕产妇中,仍有40.7%的孕产妇是在家分娩的,其中一部分是在转诊过程中导致延误治疗造成的。另外,2000年城市和农村孕产妇羊水栓塞死亡率有所增加,这必须引起产科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不仅要加强对产科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也应提高预防和治疗羊水栓塞的基本技能。
问题三:观念与模式需转变
妇幼卫生年报是观察我国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也是政府推行妇幼保健服务的一个"参照系"。
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怀杨青副司长说,要实现两个"纲要"的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建立"生殖健康"的理念,要树立服务意识,从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和人员素质入手,才能真正使妇幼保健事业上层次。
"如果在10年内,将农村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降低1/2的话,到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则会在2000年的基础上降低18%,再加上其他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的降低,总体降低率会远大于18%!这样看起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规定的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的目标就不难实现!"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安琳对此充分信心,安琳指出,"关键问题是,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改善妇幼保健服务的技术设备和技能,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