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大解密──自闭症认识篇
何谓自闭症
在美国,自闭症孩童被称为「雨人」;在台湾则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Autism)一字,出于希腊文字根auto(自己), 由于行为呆滞刻板、无法用言语和别人正常交流、游戏方式简单重复,因此又 被称为「孤独症」。
自闭症三类型
1994年,美国精神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说明自闭症主要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类型:
一、社交反应匮乏:言语寡少,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缺乏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交应对能力差,不大察觉他人的存在。由于兴趣偏狭、模仿力弱,多未能掌握社交技巧,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亦无法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自闭幼儿由于想象力较弱,极少透过玩具与小朋友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人际互动的障碍:无法建立人际关系,对人没反应,发呆,不喜欢视线接触,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从幼儿时期起,便缺少一般孩童的模仿学习、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面的困难。
二、语言和沟通障碍:语言发展出现显著的迟缓和障碍,说话速度、内容、语调等异常。在了解他人的口语或肢体语言、或以语言、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约有50%自闭儿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的自闭儿常表现出鹦鹉式仿说、代名词反转、答非所问、声调缺乏变化等特征。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或机械性重复听过的话,说话迟缓,无法清楚表达,随年龄增长或许稍有进步,但沟通仍有问题。
三、重复性与局限性的行为模式:固定习惯、玩法、衣食住行等;狭窄而特殊的兴趣;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环境布置固定,稍有改变就不能接受,表现抗拒、哭闹。坚持某些行事方式,拒绝改变习惯或常规,不断重复一些动作,甚至整天只做一个动作等。例如前后摆动身体、摇晃头部、室内绕圈等。由于兴趣狭窄,极度专注于某对象,或对对象某小部位,或某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例如车子、或车子的轮胎等。
家人能做的事
大多数人都同意,协助自闭儿最好的方式就是「尽早介入」。对自闭孩童而言,尽早改变成长初期大脑发育的方式十分重要;对父母师长来说,参与疗程也是越早越好。
自闭症医学测试方式尚未问世之际,父母带着孩子寻医问诊时,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最适合我的孩子?」运气好,就算找到了答案,另一个棘手的事实是,对甲有效的方式,对乙或丙却不一定同样的有效。
此外,有行为或脑部障碍的孩童,治疗来源大多来自于教育系统,而非医疗体系;这也是令局外人十分诧异的事。
自闭症与天才
自闭儿不说话不代表无意见,而是在静默中等着别人发现他(她))的需求。
Wendy Stone, Ph.D.,
2005年2月,美国范得彼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肯尼迪人类发展研究中心(Kennedy Center for Research on Human Development)温迪‧史东博士(Wendy L. Stone Ph.D.),她在长期专研自闭症系列性障碍治疗后发现,自闭儿大多「无行动作为,并非出现不正常行为,也不像许多人以为的旋转或弹手指。」
除此之外,自闭儿(孩童居多,但成人也有)无特定型态,无任何治疗可给予帮助。换句话说,自闭症尚无药、无疗程。
大多数自闭症患者与电影《雨人》中所诠释的角色不同,影片中的自闭症角色是怪癖外显,包括病态地不断清理厨房、害怕碰触垃圾、对常规不屑一顾、对生命中重要他人漠不关心。虽然滔滔不绝、辩才无碍,绑鞋带却需要仰赖他人的协助。
自闭症患者中出现「博学症」之比例约10%,常见于男性,平均智商为40~70。此外,大脑受伤者、智障者出现「博学症」约2,000个,除了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能力外,在音乐、绘画、雕刻、数学等领域也都独树一帜,但语言与社交能力则相当低落。
以下介绍四位同时患有自闭症又是「博学症」的著名人物:
金.彼特(Kim Peek):有7,600本书过目不忘的超能力,被人冠上「活动百科全书」之雅号。
里斯利.雷克(Leslie Lemke):患脑性麻痹、双眼全盲。从未学过钢琴的他,14岁从电视上听到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后,能无间断地弹奏出原曲子来。
里查.华洛(Richard Wawro):国际知名画家。17岁开画展,作品首次展出时,伦敦艺廊经纪人,惊为天才;自幼患自闭症,现今住在苏格兰,其作品连英国首相与教宗都收藏。
约翰.纳许(John Farbes Nash Jr.):199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奖,是一位数学天才,患精神分裂症与自闭症。奥斯卡得奖影片《美丽境界》(A Beautiful Mind)即叙述其生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