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
一、定义: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utismSpectrum Disorder),是根据典型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既包括了典型自闭症,也包括了不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等症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不是心理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典型自闭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自闭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提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念,主要根据是在临床上逐渐发现,很多患者未必在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够不上典型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命名,所以引入“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个概念,把自闭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自闭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引入谱系概念之后,就可以说,所谓的自闭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自闭症谱系障碍,除了在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存在便秘、尿频或小便失控、消化不良和营养偏差、皮肤易生湿疹、易感冒、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康复
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
自闭症病因和生化异常改变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就更加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特殊教育训练为主;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中医界将自闭症列为疑难杂症之一,进行了经络穴位按摩、中药、针灸等多种努力。
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解释孤独症成因,都认为是孤独症患者有其内因,即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了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则认为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互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人类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仅是生理驱动(如基因)的过程,大脑皮质结构也受到学习经验的质和量的影响,也就是说,孤独症患者是可教育的。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同时实施干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思路,可以给自闭症康复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教育训练从业人员或机构、中西医治疗从业人员或机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片面宣传“唯教育训练有效论”或“唯治疗有效论”,将会误导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决策,从而贻害自闭症患者的终生健康。从内因着手实施干预,就是针对其脑和神经发育异常,进行中医、西医、中医药结合的治疗;从外因着手实施干预,就是提供尽量好的教育环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
自闭症应于2岁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发育#p#分页标题#e#异常,虽然大多数患者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未能发现问题,但也只能说是由于现代医疗科技尚不发达。达到3岁才能确诊自闭症的说法最近若干年一直流行。其实这种说法对及早进行自闭症干预造成了被动。1-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开语言、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时间。在2岁时及早确诊,应可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治疗时间。2岁应该可以确诊是否有自闭症。正常的婴幼儿,1岁左右以后开语言,眼神交流灵活有神,能通过语言并结合眼神、肢体语言实现交流,脾气性格正常,从开始学说话,到能够说话流利,口语的成分越来越多,肢体语言的成分越来越少,这个过程大概持续1年左右。也有语迟的婴幼儿,到2岁、甚至3岁才开语言,但是他们此前的眼神语言丰富,肢体语言很多,可以基本完成与他人的交流。排除了弱智等疾病,如果一个2岁儿童,没有开口说话,没有眼神交流,也没有肢体语言,又有刻板行为,脾气性格冲动任性;或者虽然有了语言,但是不能正确组织语言,不看别人的眼神,有刻板行为,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先是出了语言,后来有全部退化掉,躲避别人的目光眼神,那么,就基本可以确诊这个孩子患有自闭症了。
在2岁时实行及时的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对于程度严重的自闭症儿童而言。一旦晚于这个年龄,严重的自闭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自闭症或许会伴随终生。程度为中度的自闭症儿童,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程度较轻的自闭症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6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80%-90%,其余10%-20%会在12左右基本完成)。因医疗条件差异、家长承认现实的时间差异等,患者确诊自闭症的年龄各有不同。但不论什么时候确诊,12岁之前都会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发现、确诊、干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一旦过了12岁这个年龄,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完成,除了一些发育较晚的少年还可能有效外,基本上不会再有效果。而对于严重的自闭症患者来说,这个“早”字更为重要。
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未来部分取决于家长付出的努力。目前关于自闭症的训练方式,也有一些“流派”,比较得到广泛接受的,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有效的训练方式是ABA(AppliedBehaviorAnalysis,即应用行为分析方式),它是讲究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提出者是洛瓦斯(Lovaas)。ABA就是通过适当形式的奖励来对正面行为进行强化,对负面行为进行抑制,从而让患儿养成合适的行为规范、提高认知水平。其他流派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国内的很多训练机构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单纯性训练对于自闭症的效果仍有待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自闭症康复必须先通过治疗活动把自闭症儿童改造成为易于教育训练的对象,然后实施教育训练才会有好的效果。
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效果不是太好,尤其是副作用很大,这一点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中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无非是经络穴位按摩、针灸、中药等。中医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学说、经络学说。治疗上讲究辨证施治。通过阴阳认识、五行认识、脏腑认识,结合望闻问切来辨证;根据辨证结果,通过医疗刺激的介质施以治疗,首先让刺激归于经络,然后归于脏腑,使脏腑达到平衡,实现整体治疗的整体观念。医疗刺激的介质,出现两条分支:一条分支是中药,它是大家最常见、也最易从思想上接受的方式,被大家忽略的是,开中药必须引药归经,让中药归于经络、刺激脏腑才是中药治疗的根本;另一条分支是直接对经络施以穴位刺激,包括针灸和按摩,根据辨证的结果,选取穴位,直接刺激经络,然#p#分页标题#e#后把这种刺激信息传递到脏腑。这两个分支相比较,使用针灸按摩的刺激,比使用中药的效果更直接,人体经络本身就是天然药库,选取穴位进行调理,可直接刺激人体经络、脏腑,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避免了多数孩子因脾胃湿寒体质所导致的药物不吸收问题(这也是中西药物对自闭症孩子难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如果将针灸和按摩相比,按摩有又具有安全性,也更具有可普及性,尤其是自闭症治疗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更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