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为何不爱说话
小卜是一个3岁的小女孩,刚出生的时候眉清目秀,胖胖的,很惹人喜爱,家里长辈对她宠爱有加。但后来,家长发现有些不对劲,小卜喜欢转圈、嗅味、玩弄开关,喜欢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迷恋圆形的轮子,经常双手舞动来回奔走,没事爱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却从不理睬别人的逗乐,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不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不喜欢被人拥抱,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3岁了还不开口说话。尽管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但她总是不搭理,并且恐惧与父母亲之间的目光对视。
小卜这是怎么了?
父母抱她到医院,几经周折,最后才确诊为弥漫性发育障碍,也就是童年孤独症或称为自闭症。
“现在儿童自闭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小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由于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十分缺乏,导致大量自闭症孩子延误治疗,成为残疾儿童,给一个个家庭带来灾难。”金小丰说,一些地区的误诊率甚至在80%以上,原因就在于孩子好像很常态,只是不开口说话而已。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自闭症,近日,由金华文荣医院心理中心推出的儿童自闭症公益援助项目在市残联康复中心正式展开。该项目旨在普及自闭症的相关知识,矫正家长的一些认知误区,为患儿提供康复帮助。
自闭症的发病率出乎意料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是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活动为特征的疾病,包括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的缺失和异常。可以说自闭症是目前的医学难题,为终身类疾病,以现有的医疗水平难以完全根治。
“自闭症的发病率超出我们的想象,从30年前的0.2%。到2000年的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每10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遭受自闭症疾病困扰,形势比较严峻。”金小丰说,自闭症的病因不明,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以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变自闭孩子的成长环境。
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存在
尊重生命,在于完全接纳每一生命个体的独特存在。这意味着我们不要简单地定义孩子的“正常”和“非正常”。其实“正常”与“非正常”的标准只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评判而已,我们可以说自己是“正常”的而他们是“非正常”。但如果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贬低、轻视这个群体生命的存在,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尊重他们的人格、意志,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每个自闭儿童选择以自闭的方式生活,相信都有其内在原因,需要父母、需要社会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付出,而不是强迫他们通过千百次、千万次的训练,变得和我们一样。漠视他们的意志,这会对他们造成额外的伤害,我们没有权利这样做。自闭不等于弱智,相反在自闭孩子中往往存在出类拔萃的天才,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而已。退一步说,即使弱智,也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性。
孩子有病,家长得吃药
“孩子有病,家长得吃药。”往往在康复中心表现很进步的孩子,放假回家几天,回来后就会明显退步。以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明白了,那就是家庭教育环境和康复中心的氛围是不同的。孩子在家里是受到限制的,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些父母甚至会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有的父母反映,孩子生气时就不吃、不喝、不说、不玩,高兴时就会喊爸爸妈妈。
孩子生气就会退步,孩子高兴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积极乐观的,人际就会和谐,事业就会顺畅。从没有听说一个消极颓废的人家庭事业会很成功。因此如何让孩子开心,往好的方向发展,就是父母要做的功课,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付出,比如完全接纳孩子的行为,在不触及孩子生命危险和损害他人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表#p#分页标题#e#达意志,满足而非替代孩子的愿望等等。
3~12岁为最佳治疗期
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期为3~12岁,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治疗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父母认知行为矫正、心理训练;第二阶段是父母和孩子间的融合即亲子关系矫正;第三阶段是玩中学、学中玩;第四阶段为视觉、听觉、触觉、内感性知觉训练;第五阶段为经络贯通训练;第六阶段为潜能挖掘等。所有训练都在自然、尊重意志的状态下展开,目标是孩子开心快乐。
“自闭症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幻想一蹴而就,康复的目的不是让自闭孩子变得和我们一样(这是很难的事),而是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快乐,更多的爱。他们的一生,就是检验我们爱的标杆,让我们去领悟生命、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