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窗----谈自闭儿与其生活中的教育
自闭儿在沟通障碍上,常常是家人及老师最大的困扰,其难以处理的程度不亚于一个重度或极重度的智能不足儿童,所以协助自闭儿时,如何克服沟通障碍,遂成为首要的工作。
故事一:小楞是一个一岁四个月已经会走路的孩子,但是家人一直觉得小楞有些奇怪,例如:不理人、脾气很拗和常常只玩固定的东西,而且没什么变化。因为孩子孩小,所以家人看法并不一致,只是觉得他比较特别,也并未找医师看看。一直到最近,在无意中给学特教的朋友看到之后,才转介到医院,并诊断为婴儿型自闭症,医生说小楞有三大类的症状── 一、沟通障碍无目光的接触和不理人。二、语言发展迟缓除了学别人的「话尾」(仿说话尾)外,无任何生活中相关的词句。三、刻板动作走路喜欢踮脚尖,喜欢动态而重复的东西。在诊断之后,家人发现困难的事才刚开始。该如何让他愿意开始看人(目光的接触),晓得开始学话,减少重复性的行为?
故事二:小壮今年十四岁,大约在六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由于家人虽然一直都很担心孩子,但总是只晓得带着孩子到处去求助、而未曾真正静下心来带他、教他,所以也无法上学,同时在生活能力上也一直毫无起色。当我们在门诊见到小壮时,发现他眼睛会看人,嘴巴却只会念着重复的词,加上一些令人不太了解的身体动作。此外,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在诊间里出现了二次女性的尖叫声──原来他一次摸别人的丝袜,一次摸了另一个女性的前胸。小壮的家人制止他这样的行为时,小壮的眼神中却露出不太了解的目光,并且生气的打自己的头。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实际上我仍可以感受到家人的负担;在这个年龄,还只有这个程度的认知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确实没有太大的改善方法及空间,只好安排特教、感觉统合和职训,希望从他的生活中去协助。
自闭症的临床类型自闭症是一种严重广泛的发展障碍疾病(pervasiveDevelopmentdisorder),它主要的特征包括:社会关系缺乏、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障碍、缺乏想象及创造力、重复及刻板的行为及活动内容。它通常会发生在三十个月以前(前题是没有幻觉和妄想的行为者),可分成婴儿型(在三十六个月大以内发病)和儿童型(在三十六个月大以上发病),截至目前为止,它还是一种以临床诊断为依据的疾病。
由于其临床差异性颇高,所以一般分成三类不同的临床典型。
一、疏离型(Alooftype)主要的症状为避免目光和身体的接触、有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障碍、对环境中的刺激有过高或过低的反应。
二、被动型(Passivetype)对于社会性接触可以被动的接受,但语言发展较为怪异,可能出现代名词反转、字词重复、自造的字词,常有许多语言或动作的刻板模式出现等等。
三、主动但怪异型(Activebutoddtype)这样的小朋友会主动的寻求社会作互动,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常是怪异而且是单向的。他们常会发生不寻常的先入为主或强烈被吸引的情况、例如:时刻表、飞机、火箭等,他人常非常难使孩子暂时离开所坚持的事物,他们的语言是重复而且采取直译式的方式。这类型的小朋友有些会在数学、艺术和结构性设计上有特殊的技艺。(注: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在认知〔智能〕发展方面会有所改变,因此也可能在上述三种类别之间做变化,但社会性互动方面则维持不变。)
症状随年龄变化随着年龄的成长,一般而言,在症状上也会有些变化──
一、婴儿期通常孩子会比较爱哭、对外界反应过度,在一岁以内少有社会性感微笑及参与活动;与照顾者不亲近;不玩Peek-a-boo(躲猫猫)或挥手再见;运动发展较慢。少部份的小朋友有踮脚尖及规律性摆动身体的习惯动作。
二、学龄前期(二~五岁)这时期的自闭儿会表现的没有同理心,没有任何幻想和想象的生活内容。后者会使得小朋友以不适当的游戏内容、刻板活动和自我刺激性行为(例如:踮脚尖行走、旋转、摇晃、拍手和手指来回摆动等)来表现。对于所学到的语言少用、不用或反而怪异(自制)、反复(合并名词反转)和坚持的使用。
三、学龄期(六~十二岁)会想有朋友,但与人沟通常是直接而不恰当的,几乎没有社会性或情感性的功能在其中。由于孩子几乎没有情感,而且行为表现的过动、急躁,所以人际关系通常无法形成,但是自我刺激性行为则会比较减少。当孩子继续长大,破坏性行为(包括自伤和攻击性行为)会较为频繁的出现。(注: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由于会发现自己的限制,而偶有二次性的忧郁倾向。另外,在自闭症儿童当中,约有20~30%的孩子有癫痫;80%智能不足,而且女性自闭儿的平均智能普遍较男性低)。
归纳起来,自闭儿会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三类:
一、沟通障碍常出现无沟通动机、不会沟通及拒绝沟通的情形。因为自闭儿有在人群中自我隔离的特质,所以一般而言无法自己开始进行沟通。由于自我隔离,通常也就无法学会社会性互动的原则与技巧,加上刻板行为及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也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因此也就无法特续一项沟通的过程。另外,也由于自我隔离的特质,而常让沟通的另一方感觉到自闭儿有拒绝与别人互动的倾向。
二、刻板的行为其实若停留在自我隔离或自我刺激的状态,只会让别人无法与自闭儿进行沟通;但是如果刻板行为改变成具有干扰性、固执性……等等负面的特质,那么就相对的会引起人际互动的反感,例如:与别的小朋友争执一件特定的东西、不恰当的碰触异性的身体、强迫别人执行某种动作……。
三、语言表达发展及障碍主要也是由于在互动关系的开始及维持上出现困难。
四、人际关系困扰及学习障碍认知能力不足及癫痫等合并症,皆会造成增加人际关系困扰及学习障碍等现象。在生活中其实还是会有不少棘手的状况出现。克服沟通障碍建立信赖关系由于自闭儿在沟通障碍上,常常是家人及老师最大的困扰,其难以处理的程度不亚于一个重度或极重度的智能不足儿童,所以协助自闭儿时沟通障碍的克服变成首要的工作。
面对这项难关我们有以下的建议:
一、照顾者本身对于自己所协助的目闭儿要有基本背景的认识,例如:自闭类型、年龄、合并症、认知状态、能力与个人特别的困难等。
二、建立一个信赖的关系,同时进行较深入的个别观察及记录,例如;了解合并症的发作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特殊的技艺、与其它人互动的状况,及特殊困难出现的情境及频率等。
三、粗略的个别辅导及教学计划之设计与试教。
四、在个别及团体的情境中找出参与互动的起点,如果没有,就由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情境开始,突破目光及身体障碍是互动开始的第一步骤。
五、减少任何诱发刻板行为的情境,态度温和的中断刻板行为。
六、减少任何破坏性行为(自伤或攻击性行为)的情境,温和的中止破坏性行为。
七、寻找生活中的增强物与嫌恶物,以作为生活中行为修饰法的工具。
八、简单、少量的学习,及短时间多次的增强,是行为修饰法可使用的原则。
九、维持一定的态度与耐心!
十、要有每天做记录的习惯,包括学习计划、执行方式与孩子的行为变化等。
弹性对待自己与孩子上述简单的原则,是一个大方向,当老师或家长协助这类孩子时,还是需要有资深的专家来协助,因为每一个人的学识背景、能力与特质和面对孩子时所遭遇的困难会有一定的关系,独力协助这类孩子时,有时候挫折感会比成就感超出许多,加上有许多老师与家长都不是协助一个孩子而已,因此,一定会弄得自己身心俱乏,甚至还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希望有信心有耐心的老师们,在进行协助时能留给自己和孩子一份比较弹性的时间,以及一份持久的耐心。如此,我们相信,即使成效不快,在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也会慢慢地进步,祝福大家!
(道道阁儿童之家整理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