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护理七原则
【整体重点切入原则】
自闭症康复训练老师、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有长期全面性的了解,把握重点并选择影响最大或危险性高的问题优先处理。如在教室内,可能就以让孤独症儿童能安静坐下来为优先处理的事项。
【优先处理及预告原则】
自闭儿童通常有固着行为,预先处理自闭症儿童在某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使问题较易解决,并避免孤独症儿童产生较严重的行为,这就是优先处理原则。在做某事前,如果先传达讯息告知自闭症儿童要做什么,能减低孩子的反抗性,这就是预告原则。如外出都走同样的路,要走另外一条,就先告诉自闭症儿童。父母于平日即可训练孤独症儿童,经讯息的预警提示作用,说到做到,以后习惯养成就能产生效果。
【渐进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不当行为多是长期累积养成的,为消除其行为问题,应订阶段性的目标,慢慢减少不适当行为。如自闭症儿童每天尖叫 20 次,慢慢使他减为 15 次、 10 次 5 次而至行为消除。
【介入原则】
较难处理的行为可用此原则。简言之,就是与孤独症儿童做同样的动作。但此行为要有所选择,并注意思考如何介入行为、介入后能产生多少效果、如何处理发展新的学习(包括语言、行为等)三要点。如旋转的行为、介入后可发展成拉他转、转快或转慢而至听指示转。如介入后,旋转次数反而增加,则表示不能介入,应改用其他方法解决。
【替代行为范本行为原则】
父母常禁止自闭症儿童不能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他可做什么,这可做的行为就是替代性的行为,是一新的行为。父母也应提供范本行为,指导孤独症儿童学习任何一项行为及能力。
【一致原则】
奖惩分明、家长和家人务必做到态度一致、前后一贯。如果标准不一,将很难使孩子遵行、达成目标。
【环境控制原则】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孩子安定、和乐的环境,以减少孩子的不安和焦虑。
推广阅读: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康复(孤独症康复)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