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自闭症儿童强化物被错误理解和利用
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康复训练师最怕的事情就是孩子没有强化物。而强化物这一词很容易给自闭症家长带来误解。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非专业的,对这一定义分析的不够透彻,了解的不够深,容易与“贿赂”相混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强化物被错误的理解和利用,制造了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知道强化物是一种可以使得行为在今后发生频率保持或者增加的“刺激”。而贿赂则是指一种非法地给与一个个体钱财或物品来导致其行为的变化(做一些事情)。从定义来看两者并没有联系。但是对强化物的误解依然存在。因为强化物可以是任何一种事物(刺激),它与奖励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之所以把强化物和奖励二词交替使用是因为对孩子来说,强化物时常是一些好的并且可以让老师用来当作奖励给孩子的东西。
强化物与贿赂不但在定义上毫不相干,发生的时间也不同。强化物发生在行为之后而贿赂是发生在行为之前,一般是家长对孩子的保证(如:如果你做…你就可以得到…)。有时候我们认为孩子“懒惰”,对做什么事情都缺乏积极性,所以一急之下往往会说“如果你能…,我就…”。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夸大奖励,有时也会用乞求的口气来跟孩子商量。如果处理不当,这样的“讲条件过程”会教给孩子“不管做什么之后,每次都会有个好结果”,或者没有这个讲条件的过程他就不会按家长或老师所说的去做。有时候还会因为这个“讲条件的过程”孩子会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行为/要求做的事情的结果上而不是放在过程上。更糟的是有时候孩子会挑战大人的权威,会问大人:“如果我做了…,我会得到什么吗”?
我们使用强化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孩子“内在积极性”的产生以及脱离对“主要强化物”的依赖。因此,我们在给与自闭症孩子物质上的强化物时一定要同时给与夸奖。这样经过“配对”之后我们就可以减少使用物质强化的频率。而且在有必要给予物质强化物时,不一定要事先说好。要记住强化需要在行为之后发生,对孩子来说惊喜的效果更好。同时我们要会用“…之后…”的句型来形容此行为与此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完成这个作业之后我们去做游戏”。 有时我还会问“…之后你想做什么?”,这样给自闭症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也是对自闭症孩子选择能力的肯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孩子不容易做到的放到事情前面,之后把更有可能做的事情放在后面。比如“先打扫房间之后再吃点心”最后,如果是孩子挑战大人的权威,很显然,此时此刻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在奖励上,而是在控制大人行为上。因此希望大家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威信,明确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成为孩子最大的强化物,而不是孩子可以“挑衅”的对象。
正确的使用强化物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使与提高孩子的“内在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强化物来告诉自闭症孩子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可行以及不可行的行为。因此我们既不能把强化物与贿赂联系在一起,也不能认为强化物对孩子有多么的不利,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孩子的进步才能有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