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及干预治疗
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现又统称为孤独性障碍,是心理基本功能缺失问题,患者不能将记忆中的数据和目前发生的事情整合,不知道如何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条理地组织和表现自己.该病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是DSM2Ⅲ诊断标准(1995年),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孤独症.
1孤独症的成因
成因说法之一:孤独症儿童是由于先天的生物因素使得他们心理界线很脆弱,他们出生时期便脆弱,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这是孤独症发生的素质性因素,也即内因;后天的成长环境缺乏支持与鼓励,极大地损害了儿童的正常心理成长,由此促成了孤独症的发生,这是孤独症发生的诱发性因素,也即外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促成了孤独症的发生.
成因说法之二:孤独症儿童的发生与脑部生理结构或神经系统有关;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亦有关.
成因说法之三:美国学者最新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金属元素吸收障碍和排泄障碍.如锌,铁和铜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吸收障碍而导致其在体内缺乏;汞排泄障碍,导致汞在大脑中的蓄积,从而产生孤独症症状.
总之,迄今为止,医学界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而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儿童孤独症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怀孕或其它原因导致大脑某部分受到损害而引起发病.
2临床表现
孤独症的基本临床特征为"Kanner"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3孤独症的干预对策
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措施主要采用感知和运动训练,它是疾病治疗的起始环节,和人类的各方面发展有关.将感知运动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到孩子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中,强化孤独症孩子的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的锻炼会取得效果.
4干预措施的具体方面儿童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就应该及早进行训练.孤独症的训练是长期的,很多训练机构不收3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家庭是早期训练的最佳场所.
4.1长期训练的思想父母工作无论多累,多忙,必需用恒心,爱心和耐心去积极面对,并且与医生常保持联系.
4.2心理治疗心理安抚为主,一般孤独症儿童对周围的事物较敏感,因此对待他们,母亲要做出特殊的努力去同他们交流,使他们具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经历.以期使儿童慢慢对人们的亲近能够接受,从而开始与他人交往.
4.3行为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可改善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患儿自立,可以从注意力,动作的模仿,表情动作和姿势语言等几方面入手.
4.4言语训练语言障碍将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进行言语训练非常重要,可以从呼吸运动,口型单词,句子,复述,朗读,文字等几方面入手.
(收稿日期2004208202)
(刘慧慧校)19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2月第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