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应用简介
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应用简介
——依据中美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研修班演讲整理
郭延庆 杨晓玲
编者的话:
中美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研修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我们孩子们的训练,才刚刚开始。为了给大家一个分享经验,共解困惑的机会,我们特地在《动态》开辟出宝贵的一角,热诚欢迎诸位有心之士在此留下心声,我们深信,论坛兴,则孩子幸,孩子幸,则你我共欣慰。
1. 行为分析的原理,应用行为咨询的范围
就原理上讲,行为分析家认定人的行为不是偶然的随意行为,必定有其发生的前因,实施行为也必定会带来一定的结果。该结果反过来既可能促进该行为的发生,也可能促使该行为消退。
例1:在某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A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正确,老师对他赞誉有加,以后每逢该老师的课堂提问总是积极举手回答。
例2:在某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A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错误,老师对他讽刺挖苦,以后再逢该老师的课堂提问就默不作声,即便被点名也不言语。
例3:在某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A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错误,但老师并不批评,而是就学生自己的理解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又指出从老师自己的角度去看同样的问题又有不同的理解,并把老师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同时鼓励他举手回答问题的踊跃性。以后每逢该老师的课堂提问他还是积极举手回答。
也就是说,在行为分析家眼里,任何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可描述的,也是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这里提到的环境,既可以是客观的物理环境,也可以是人际交往环境。
例4:某售货员平时待顾客还不错,一天早上来上班,公司正在搞装修,环境里噪音大,顾客没听清楚他/她对产品的介绍,他/她就变得很不耐烦,与顾客大吵大闹。
例5:某售货员平时待顾客态度总是很蛮横,一天早上来上班,公司某领导碰见他/她,对他/她说了一些鼓励的话,那一天对一些让一般人都头疼的顾客他/她都很耐心。
应用行为分析方法从1990年起进行孤独症的专门化治疗,并且很快地对孤独症或孤独样障碍患者进行家庭内应用行为分析(ABA)治疗。1994年创办ABC学校。对所有接受强化(行为)干预的儿童ABC的目标:提供2年的强化ABA项目(训练),然后通过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让他们回归社区的学校(一个较少限定的环境)。从以上实例还可以发现,应用行为分析方法还用于企业、公司的管理,有利于公司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客观环境、人际氛围、以及对员工行为进行分析以促进团队的进步。
2. 行为分析家眼中的孤独症的行为特点
缺陷
沟通
接受性(理解性)沟通:能够倾听别人的说话,正确领悟别人的意思,看法,意见,并身体力行。比如按老师、父母的吩咐去做事情。
表达性沟通:表达自我需要,观点,或情感、态度。比如表达我要喝可乐等等。
社会交往
目光接触:与他人交往时能够保持充分的目光对视,显示对对方有兴趣,或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同情或者关心。
理解社会线索:能够理解一般的社会性线索如手势,眼神,表情等等的含义,理解社会场合对自身角色的要求,从而适当地表现自我。
发动交互作用:主动发起与他人(包括父母,同龄人,以及其他的人)的互动。如主动找别人聊天,向别人讲故事,或者描述一件事情,或者主动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
游戏
独立性:独自进行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游戏。
伙伴关系:与同龄人一起的合作性游戏。
自助/自理:是指与年龄发育相适应的独立生活能力或者叫做自理生活的能力。
普遍化:把学习到的为人处世原则应用到学习场合以外:如学习打招呼并在适当的场合灵活应用。
过度
暴怒行为
尖叫与哭闹:大发脾气的表现
攻击
撞/咬/摔东西:不一定必然伴随着暴怒出现。
自伤行为:如撞头,掐自己,咬自己,或者其他自我伤害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指迷恋于一些怪癖,如闻别人的袜子等等。
刻板形式的行为:通常是指兴趣行为方面的特点,具有下述特点:
执着性:顽固地坚持,以至于影响到其他正常活动改变会带来痛苦,甚至暴怒
强迫性:毫无意义地重复某个句子、音节或者某种仪式。
3. 行为分析原理矫正孤独症的可行性
①研究证实ABA途径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之一
②采用任务分解的办法,使得复杂的行为变成容易操作的行为单元,对每一个行为单元进行培训直到掌握,把已掌握的行为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行为。
③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使得目的更加形象、简单,且不需要太多的精细动作的模仿技能即可完成。
④针对每一个儿童;而且每一个项目都是高度个体化的
⑤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既要顾及其缺陷性的行为,又要顾及其过度的行为
⑥对缺陷性行为所进行的训练可以反过来减少过度性行为
⑦患儿存在对我们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要求与需求,这是我们应用这一方法的前提。
4. 操作性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
A. 沟通行为的教育与培养
沟通行为的定义,构成,类型与培养目标
从行为分析的视角教学沟通,与他人沟通是我们每天都要从事的一项重要行为。沟通实际上是一种“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可能是有声的也可能是无声的,你比如:
-挥手是“言语行为”
-微笑与点头是“言语行为”
-打招呼是“言语行为”
-表示关切也是“言语行为”
从这儿可以看出沟通是在向他人传达某种信息:诸如表达需求,表示关切等等,不管是不是用语言的形式,都属于言语行为。这就是Skinner强调“言语行为”重在功能而不是形式(演讲者如何沟通-声音的,象征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等等)。
功能性沟通的构成:
?必须既是讲者,又是一个听者
?有另外的至少1人参与
?沟通须有意向性
功能性沟通的类型(言语操作的):
命令-说明要求,要采取的行动,活动方案
鉴定-对环境的评论(“那是个球”,“你走得太慢”,“你的衬衫是蓝色的”等等都是对环境的评论)
对其它言语刺激的反应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苏姗”
“今天星期几?” “今天星期一”
“你用什么吃饭?” “ 刀叉”
B: 行为分析的教学形式:
结构化教学
1) 选择增强物
何谓增强物?
当一个行为出现以后给予强化刺激,则该行为很可能将再次出现,则促使该行为再次出现的这种强化刺激就称为增强物。
增强物的类型(按是否人为设计与按增强物的属性)?
按是否人为设计可以分为自然增强物与特设增强物两种:自然增强物是指那些即便不是在训练情境中也会伴随某行为而自然出现的增强物,例如:穿上鞋子外出,洗手后吃饭,课后休息。特设增强物是指那些并不总是伴随着某行为而自然出现的增强物,例如:摸一下红色的积木就给一块小甜饼。
按增强物的属性分类:
?社会性增强物:表扬,赞美
?实物性增强物:物体,玩具
?活动:去公园,坐火车,荡秋千等等
?代币:如幼儿园里的小红花,小红旗等等
?食品
为什么要利用强化?
目的是增加预期行为并终止非预期行为
在儿童所接触的人际环境中建立阳性强化的经验
给儿童设置参与课程的一个理由:促发动机
如何进行选择增强物的调查/采样
?让儿童自由接近大范围增强物(至少提供6种以上的项目或活动).同时观察儿童在自然环境下的爱好倾向
?让儿童重复接近上述增强物,对那些被选择2次以上的增强物作纪录
?在一天的时间内间断进行增强物的调查或观察对增强物反应率的下降.
?牢记增强物总是儿童自己的选择
扩大增强物的效果:四个遵循的原则
适合:与其年龄适合,大小与上课环境适合。
即时性:同步增强-行为出现的0~3秒内给予增强
伴随性:递送增强物之前,要求儿童作出目标反应
一致性: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已经“掌握”以后,均要对目标反应给予奖励.
2) 设定“交易”:动机形成
通过设定一个“交易”与学生签定一个“合约”
这个合约应当基于对:a)增强物的调查 b)儿童的需要,你已经了解到儿童想要的东西。总是以回报项目或活动的方式满足其所需,而决不以命令的方式。如果儿童沉浸于增强物,设定交易,开始上课
?让儿童接近增强物(“心仪所选”)
?如果儿童为之吸引,既准备好上课的材料
?建立象征(代币)系统(如果可能的话)
?把增强物调整在可视范围内(在代币系统的表上放置增强物的图片或将增强物放在眼睛可见的地方
?立即开始课程
?一旦课程开始,学生可以“改变增强物”,但是交易也开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