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ABA训练计划
【3~4岁自闭症儿童2年的训练计划】
需遵守的总原则:
1、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1、注意力
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儿童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坐得很近,不允许儿童坐姿不正或跑开。
老师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看着我、面对面1秒,2秒,5秒,由活动转向老师(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儿童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对姓名的反应。
2、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老师将儿童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配对
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
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玩耍
形状块/动物拼图(同时老师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珠子/钟型拼图、积木/数字拼图、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娃娃书。
8、区别物体
叫他“给我”:球,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的数量。
9、区别图画
叫他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是什么?”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的东西。
点头说是──对想吃的东西 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认识动作
1)对老师“我在做什么?”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
2)对自己“你在做什么?”
3)对别人“他在做什么?”
开始时只要求动词,如“在跳”。
13、认识色彩(从理解到表达)
1)指红色/蓝色/黄色等。
2)“这是什么颜色?”举起物品(示范,再减退)。
14、所有格指出
。。。的鞋(姓名)(为你的/我的 的训练打好基础)。
15 形状(从理解到表达)
1)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这是什么形状?",举起相应形状的木块(示范正确回答,再减退)
【第二疗程(2个月)】
保持以上所有课程,包括目光接触。
1、比较,对比:大/小 指着 大的/小的 车子。
2、动作+物体的表达方式
“喝果汁”“吃饼干”看图说话“他在做什么?”提到自己“你在做什么?”提到老师“我在做什么?”
3、新的颜色。
4、所有格:“这是谁的鞋?”“。。。的鞋”。
5、作选择:“你想要。。。还是。。。?”
6、同时模仿:做。。和。。(拍桌子和摸鼻子)。
7、继续用积木模仿。
8、给/取回
两到三个物品“给我。。和。。和。。”,从桌上开始,然后要求他在房间里周围取物,锻炼他的短期记忆。
9、两步指令"站起来并转圈"等(这时应分别已掌握两个单独的指令)。
10、是/否(否定)“这是一个。。。吗?”如举起玩具熊问“这是一匹马吗?”
11、玩耍
用小的偶像玩过家家:妈妈,爸爸,男孩,女孩,宝宝, 示范一些简单的动作,吃,睡,唱儿歌等 一起读书,指着图画,拍球,滚球,提示将球取回。一开始坐得近些 一起唱歌,表扬他唱出来的部分 一起画人的五官,有时强调身体的某部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12、在短句中用语言提要求 示范:“我想要。。”“我可以要。。吗?”
13、识别情绪状态 开心/伤心/生气 指画问“他觉得怎么样?”
14、“我的/你的”
用鞋子“把你的鞋子给我”“把我的鞋子给我”(这可能是语言中最困难的课程,因为“你,我”是不固定的,因说话者而异,一开始要教理解语言,固定老师说话,“我”指老师,“你”指儿童,然后教表达语言,固定儿童说话,“我”指儿童,“你”指老师。在自闭症的语言中“我”和“你”常会混淆。自闭症者在对原材料除重复外,进行转达,总结,泛化方面是有缺陷的,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掌握的。)
15、语言模仿、
16、“哪里”加上表达“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如“哨子在哪里?”“示范”在盒子的里面,外面,上面,下面。
17、“谁”用照片指家人,朋友等。
18、“。。在干什么?”用照片中熟悉的人在根一件特定的事(如在饮果汁),也可用图卡。
【第三疗程(2.5个月)】
这里有许多项目,每名训练员在每个2小时的计划中做约10个项目,一般做其它训练员未做过的项目。
1、开始训练大小便。
2、对比:冷/热 长/短 重/轻等“指给我重的”可用这方面的教育卡片。
3、指代词 看图片“他在做什么?”示范“他在。。”再减退。
4、执行两步指令(保持)。
5、方位词(继续)在。。旁边/后面/前面。
6、颜色(继续教新的颜色)。
7、区分情绪(继续) 用图片或面对面“我觉得怎么样?”老师、做高兴/难过/生气的表情。
8、区别“谁,做什么,在哪里”等问题。
9、宾语/动词/完成句子 用更完整的句子描述人们的动作(图片),一开始可接受“男孩在吃苹果”,但渐渐示范更完整的句子“这个男孩正在吃一个苹果”以后问“告诉我画上有什么/这幅画讲的是什么/这个男孩在干什么”保持指代词“他/它”,描述动作,情绪等的训练。
10、简单的句子“我看见。。。”“这是一个。。”做一本“我看见什么”的书,将图画贴在笔记本里,头五页每页一件物品,下五页每页两件。。。,提示说“我看见。。。和。。。和。。。”保证在增加物品数量前已掌握“我看见一个球”,而不是“我看见球”。
11、按指令取物。
12.用大人的姓名,称呼来提要求:“妈妈,我要画图”等,不久还可加上触摸,提示他触碰他人引起注意。
13、是/否,否定(继续)。
14、简单的社交提问 姓名,年龄,家人。
15、玩耍 用毡板,将毛毡物体粘在毡板上制造情景。
16、语言模仿教词语组合,纠正他对物品的叫法。
17、保持注意力/转移注意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1)保持注意力:在同一个话题上问几个问题“看见这只狗吗?”“它在做什么?”“这条狗是什么颜色的?”“它要到哪里去?”等。这算不上一个专门的项目,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强调,特别是玩耍与读书时(从长远来看,保持注意力能使儿童关注目前同一话题,限制他说傻话,走题。许多自闭症的孩子能用正确的语法与词汇说很多话,但不能专著于他的听众想谈论的话题,这会使他们很难交朋友与建立社会关系,所以这项训练是意义非凡的。
2)转移注意力:轮到我玩/轮到你玩了,老师可坐得更远些,但仍要求不断有目光对视。老师可更经常在室内走动,或让儿童在室内走动,但不断要求他给予注意力,老师开始一项活动,然后说“噢,不,我们还是做另一件事吧”,这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并增加灵活性,老师建立起一个活动,如画画,这要求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桌子上,但在整项活动中不断谈话,问问题,如儿童抬头看并回答则鼓励表扬。
18、加快更替教学材料的节奏以避免厌倦情绪,每次在椅子上坐不超过5分钟。 用“坐得好”“听得好”“你不哭,这很好。”等话来加强行为的改善。尝试不同的强化物。在出现攻击行为时说"时间到"。注意:在小孩扯头发时可压他的指关节,小手会自然地松开。对拍手,身体紧张,用脚尖走路等,说“把手放好”并抓住他的手放在身边3秒钟,如坐好了就表扬。
19、保持目光对视的训练。
20、练习“一刻钟游戏”老师唱歌或读书,大约15分钟。
21、“我不知道”用熟悉物品的卡片,问“这是什么?”放几张不常见物品的图片在其中,如火花塞。示范说“我不知道”。他一旦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开始用书本杂志等强化。当掌握“我不知道”后,提示他问:“我不知道,这是什么?”
22、开始示范用低的语调说话 因为这时儿童开始用高的,吱吱声说话。
23、哪里(表达)(前面理解课程的训练已为表达打好了基础) 将两件物品放在儿童面前,每件给他看两次。第三次时藏起一件。当他寻找时提示他说“。。在哪里”整个句子。他问后表扬他并将物品给他。
24、用蜡笔画画 画简单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老师画脸,让儿童加上五官,头发,眼镜等。 老师画简单的物品,让他认"花,球"等。纠正手的位置。最后学习画棍状人形, 然后开始画多于一个人的场景。
25、继续做扮演游戏。 假装你是飞机,猴子,婴儿,狮子等,使用动作与声音。
26、分类 动物/食物/衣物 将三张这三类的卡片放在桌上,从一堆卡片中另取一张。老师问"这是什么",回答"猫"。老师说"很好",老师问"猫是什么?",回答"动物"。老师说"将动物归类",他应将卡片放入动物类中。 开始时提示,然后减退。
【第四疗程(2个月)】
1、继续动物/食物/衣物的分类。 加上玩具/食物/饮料的分类。
2、在整个训练中贯穿指代词的训练 "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 。
3、开始教物品的功能 将3~4件实物放在桌上,问"你用什么剪"回答"剪刀"。
4、继续"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用实物。
5、继续"我的/你的",开始"他的"的所有格的训练 "我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他的名字叫什么" 一开始可提示"把我,。。的鞋子给我""把你,儿童的鞋子给我。"然后减退提示。
6、保持是/否训练 "你冷/热吗?""你是一只青蛙吗/你是一个男孩吗?""你在睡觉吗/我在拍手吗?" "他高兴吗/难过吗?""这是一辆卡车还是一个胡萝卜?"
7、开始互动训练 (目的是让他回应他人的对话。一开始很机械,但当他明白含义后会变得自然。) 老师"我在用蓝腊笔画画" 示范回答"我在用红腊笔画画" 老师"我穿着一双白鞋子","我早餐喜欢吃面包"等。
8、示范表达"谁,哪里,做什么,什么颜色"等问题,贯穿整个训练。
9、引入"开始,然后,最后"的概念 当孩子不明白2比3小时,玩数字拼图时只作为空间的关系,按顺序排列。然后可教关系: "你每天最早吃什么饭?""早餐""然后你吃什么饭?""中餐""你最后吃什么饭?""晚餐" 还可找到另外的例子。
【第五疗程(2.5个月)】
1、继续"我的/你的"练习 。
2、取3件物品,开始用较近的物品,然后增加距离。
3、用排序卡片做成3个顺序场景 目的:开始教将故事的顺序,以达到扩大创造性与自发性语言的目的强调"开始,然后,最后,结束"。一开始用很简单的故事"一个男孩买了一个雪糕,然后他正在吃雪糕,最后他吃完了雪糕,故事讲完了"。当他的语言进步后,可用更复杂的故事。可用故事卡片,让他自己排序并讲述。
4、开始表达训练 "刀是什么?"示范"是你切东西用的"。 等他有概念后不再提示。问"汽车是什么?"等。
5、物品的功能 "你能用刀做什么?""你能用刀切东西" 。
6、房间与家具 游戏中有不同房间的画,有不同家具与设备的卡片,放入不同房间,让他对真实世界有个认识。
7、语言模仿 不同的词语与声音。
8、为什么/因为 故事中"为什么这只狗在叫?""因为它看见那只猫"。
9、社交问题: 姓名,年龄,家人的姓名,"你住在哪里""你多少岁" 。
10、谁,什么,哪里,做什么(继续)。
11、继续指代词的练习 你/我/他/它 老师做跳,写等动作,问"我在做什么?"要求完整回答"你在做。。。" 同样让儿童做某动作,问"你在做什么?"要求回答"我在做。。。"
12、时间顺序 "在。。之后""很快""然后""以后""现在""在。。之前"。在讲故事与玩耍中,强调这些作为时间标志的词。
13、继续玩"一刻钟"游戏。
14、复习方位词,颜色,比较 老师给出越来越多的选择,现在用一种不太正式,不太结构化的方式做,孩子的书是主要的教学材料,图画卡和游戏也可以用。
15、学习量词 "一辆车""一碗饭""一杯水""一双鞋""一盒牛奶""一棵树"等。
16、开始一样/不一样, 相同/不同 的练习 一开始训练"相同"。将两块一样的,一块不同的积木放在桌上,说"给我相同的"提示,表扬并解释"很好,你给我相同的,它们的颜色相同。" 其它例子:两个勺子,一个叉子/两个碟子,一个杯子等。
17、开始认字母与数字 以1,2,3,A,B,C开始。
18、开始数字概念的训练 从4个物品中,要求给出1个,2个,3个。
19、开始识别多/少 设两组,一组多,一组少,要求"给我 多的/少的" 。
20、回忆过去的事件 让他在另一个房间做一件简单的事,回到课堂后问他:"你刚刚做了什么?"示范"我看见了妈妈。""我找到了一个皮球"等。
21、 "有什么不见了?"的游戏 让儿童认三件物品:石头,圈圈,心形,提示他蒙住眼睛,拿走一件,问他:"有什么不见了"。示范回答 也可用图画:人脸上有鼻子,嘴巴,头发等,但只有一只眼睛。 或一张桌子,只有三条腿。问:"什么不见了?"
22、轮到谁了? 轮到你了/轮到我了游戏。
23、互动练习 老师:我看见一只猫,而且它叫"喵" 儿童:我看见一只小狗,而且它在喝牛奶。 儿童必须加上信息。开始时示范,然后只提示"而且。。"
24、当掌握"我是"后,进一步到"你是" 。
25、用故事书与普通的场景讲因果关系 "这个女孩为什么吃饭?""因为她肚子饿了" "我们为什么去看医生""小狗为什么睡觉""妈妈为什么去菜市场"等 。
26、在小孩没有灵活性时,试图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件事: "你把手割破了,手上面有一个伤口,它很疼,我来给它搽点药水。瞧,我们把伤口包扎好了"。
【第六疗程(2个月)】
1、强调指代词的训练
1)我的/你的。
2)他的/它的/她的。
3)当掌握后将两种材料混合训练。
4)轮到你'我练习。
2、当叫名字时会应一声"噢" 。
3、当回声(即鹦鹉学舌时,重复他人话的后几个字)时用言语提示或将手放在他的嘴唇上,说"不要学舌"。
4、继续相同/不同的训练 "。。与。。在什么上相同""。。与。。在什么上不同"。
5、尽量使用正常的语言,用一些俗语 如"不错,很棒,了不起,盖帽了,没治了,不得了,完蛋了"等。
6、荒唐的概念 "这幅画有什么很傻?"示范回答,强调"很傻"。
7、复习方位词/形状。
8、哪一个不是同类?为什么? 用有系列图画的书:三种食物与一辆汽车,三个人与一个动物等。
9、开始"怎么,如何"的概念 "这项工作怎么做?""你怎样玩这个游戏?""我怎样把它打开?"一有机会就教。
10、更多象征性的游戏 扮演角色与对白。如消防员灭火,警察与小偷,爸爸为孩子做饭等 扮演一个中性物品,如积木,汽车,飞机,三明治,青蛙,饮料,船等。 强调"假装"这个词以帮助孩子理解。
11、继续语言推理与因果的训练 帮助儿童自己讲故事,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某个角色到某个地方,看见或做了某件事,然后回家。如"从前有个小男孩,他走到大森林里,看见一条黑狗,他将黑狗带回家去,故事完了"。在每个故事后提问题"谁到森林去了?""他看见了什么?""然后怎么样了?"
12、继续用数字与字母做学前教育。
13、从第三者得到信息 房间里有三个人:老师,妈妈,儿童 老师:"妈妈早餐吃的是什么?" 儿童:"我不知道" 老师:"你问问妈妈" 儿童:"妈妈,你早餐吃的是什么?"。 练习直到他理解,然后泛化到其它问题。
14、用故事书,问"什么时候",继续强调"为什么"与"怎么办" 老师开始介绍越来越现实的信息,如每天的时间,季节,节日,城市的名字等。
15、"告诉我关于。。。" 用图画书,照片或杂志"看图告诉我这幅画""告诉我更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来促进对话。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应可取得长足进展。
16、请其它的孩子一起玩。
【第七疗程(2个月)】
1、继续画画。
2、继续讲故事。
3、强调为什么/因为。
4、用故事问谁/什么/哪里/怎样/何时/为什么。
5、观察式学习,与同龄人同化。 帮助他在与同龄人玩时学会分享与轮候等待,示范应如何相互交换信息。此时儿童在以空前的速度同化,治疗变得更为轻松。几乎不在有训练,但仍强调目光交流。
6、继续扮演角色。
7、开始定义某些词语 示范"。。是什么意思?"。定义要清楚,简单。当他理解后鼓励他自己提问题。
8、继续训练灵活性 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不理会哭闹反抗,不断地换活动。
9、动词的语态(表达) "你正在做什么?""你做过什么?""你打算做什么?" "你正在做什么?"可在任何活动中问 "你做过什么?"可在老师带儿童在另一间房中做了某事,回来再问 "你要去做什么?"是在老师要儿童去做某事,然后在他要离开时提问。 这些问题较复杂,可先帮助他掌握如何表达。
10、创造性游戏 用积木,橡皮泥等做一些物品。
11、保持话题 在几轮会话中保持对话的同一话题,带入过去时与将来时,谈不是在现时发生的事。
12、寻找孩子语言中的难点,强调克服。
13、让儿童对老师的活动自发提问题 例如老师:"我要做个东西"提示儿童问:"做什么东西?" 老师:"噢,糟糕"提示儿童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老师在远处拿本书:"看这个"提示他走过来问"是什么?" 老师假装写字,跳舞,找东西,教他问:"你在做什么?"
14、不断提醒他在自由游戏中关注大人,不断强化目光对视。在他叫了你,做了目光对视,提要求后才满足他的要求。互相说笑话,互相唱歌等。
15、继续提问,如"怎么样""这个苹果吃起来怎么样?""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怎么样?"
16、继续分类练习 哪些是同类?哪些不同类?哪些是马戏团里的?学校里的?农场的?商店的?卧室的?
17、猜测游戏 "我正在想一个在水里游,有鳞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第八疗程(4个月)】
1、继续观察性学习,与小伙伴玩,相互对话,提问题技巧的训练。互动游戏,学习完整的句子结构,让别的孩子也参与教学。
2、学前字母,数字的教学,用点联机书,迷宫,简单棋类,玩"有什么不见了"游戏。
3、演戏,"告诉我。。。",讲故事,画画。
4 鼓励他分享,交换信息或问问题,轮流玩。只要老师想出一个对所有孩子读有趣的节目,可监控,帮助儿童参与并狡猾意见。其它孩子也成为康复计划中的训练员。这样的玩法是的玩法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