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损伤是自闭症儿童的突出特点,会给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带来系列影响。近年来,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损伤的社交技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与实践也在迅速发展。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国外有关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促进技能习得和技能表现两个维度介绍了国外基于实证的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我国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损伤
广义上来说,社交技能是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引导着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或独立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社交技能是指那些能促进自闭症儿童适应环境的人际反应,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是个体习得的、可被社会接受的、能使个体与他人积极互动的行为。
对于普通儿童来说,一般性的社交技能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习得和表现出来。自闭症儿童则不然,他们需要接受特别的干预或训练才能习得和表现出一定的社交技能。自闭症儿童常见的社交技能损伤表现有:难以对社会刺激作出定位、不充分的眼神接触、从不或较少发起社会互动、难以理解言语和非言语性的社会线索、不恰当的情感反应、缺乏对他人压力或情感的同情。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损伤一般可以分为技能习得损伤(Social acquisition defi⁃cits or social knowledge deficits)和技能表现损伤(Social performance deficits)。前者是指个体未习得某种或某些适当的社交行为,对应的干预目标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相应的社交行为或技能。例如,自闭症儿童缺乏参与同伴活动所需的社交技能,干预时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技术;后者是指个体习得了某种或某些良好的社交行为,但未表现出来或表现不足,对应的干预目标是,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现出这些行为。例如,自闭症儿童有参与同伴活动所需的社交技能,但未能成功参与其中,那么,干预时就要找出阻碍其社交技能表现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加以调整和改善。在选择具体的干预方法和技术时,应确保所选择的方法和技术与自闭症儿童表现出的技能损伤类型相匹配。下面将从实证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促进自闭症儿童技能习得和技能表现的方法和技术。
二.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习得的方法和技术
1.录像示范
本质上是一种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自闭症儿童通过对录像中呈现的榜样行为的观察、模仿,学习榜样行为或改变自己当前的行为。根据示范者类型的不同,录像示范可分为他人示范(示范者为成人或同伴)、自我示范(示范者为自闭症儿童自己)。录像示范常用于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游戏、沟通及回应等方面的行为与技能。录像示范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进行干预,在自闭症儿童早期到中学阶段都显示出积极效果;干预一般宜在家中或学校进行;对注意力至少能维持1 分钟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更有效;示范者的类型(成人、同伴或自身)不会影响干预效果,但自我示范的效率比他人示范效率低。
录像示范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
(1)选择目标行为。
(2)得到相关人员的允许。
(3)访谈家长,观察自闭症儿童,以获得有关自闭症儿童的自然情况、能力特征、问题表现以及家长的期望和态度。
(4)选择或训练录像中的榜样。
(5)准备设备和创设情境。
(6)记录目标行为,收集基线信息。
(7)获得和编辑录像。
(8)播放剪辑好的录像。播放录像时最好固定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对于观看录像动机不强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采取行为强化。
(9)收集自闭症儿童在干预期内的行为表现信息。
(10)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11)进入泛化过程。
提高录像示范有效性的策略有:
(1)同时使用教学提示(Instructional prompts)、强化(Rein⁃forcers),或错误纠正(Error correction)等策略,以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对录像示范中目标技能的习得、维持及迁移。
(2)视频的时长和信息量应建立在对个体注意、模仿、视觉加工与理解水平以及空间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时长 3~5分钟的录像能更有效地保持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3)近距离录像,只呈现自闭症儿童需要关注的相关线索和示范技能或行为。
(4)重复观看录像,观看的次数视自闭症儿童情况而定。
2.社会故事
通常从自闭症儿童的个人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简要的、个别化的故事来描述不同的社会情境或社会概念。社会故事法的目的并不在于直接改变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而在于促进其对社会事件和社会期待的理解,从而诱发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或技能。社会故事通常基于一个具体事件或活动,一般包含社会线索、人物想法及常规反应三方面内容。社会故事常被用于干预自闭症儿童玩游戏的技能、故事理解能力、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沟通技能等。运用社会故事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进行干预的元分析研究表明,其对学龄阶段的自闭症儿童有积极效果;对功能水平较高的自闭症儿童更有效;大部分积极效果发生在高度结构化、可预测的环境中,或配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员的控制性环境;效果一般是短期的。
社会故事干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
(1)干预者帮助自闭症儿童初步理解社会故事内容。
(2)让其大致讲出这个社会故事。
(3)模拟故事情境进行演练。
提高社会故事干预有效性的策略有:
(1)故事应响应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需求。
(2)故事可以引起其阅读兴趣。
(3)故事应符合其理解水平。
(4)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两周后还未产生干预效果,干预者要考虑重新编写社会故事,或换种引入方式。

是指先为自闭症儿童设计脚本(Scripts),作为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提示。随着干预的深入,逐渐隐去这些提示,直至自闭症儿童能在没有脚本的情况下稳定地表现出适宜的社交行为与技能。脚本渐隐在技能习得、泛化与维持方面有显著效果,并能引发自闭症儿童产生新的表达方式。脚本渐隐对重要的社交技能(如对话技能、同情、社会交往发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较好地维持干预效果。脚本渐隐策略通常适宜在学校环境中使用,一般要求自闭症儿童具有阅读能力,且同一时间只设定一到两个目标行为。
4.关键反应训练
是指利用自然学习机会改变自闭症儿童社会技能,旨在增强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的动机,促进技能的泛化。关键反应训练方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它强调的是在自然干预环境下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干预。它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原理和游戏形式,重在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关键技能,如,社会互动的动机、自我管理、自我发起、同理心、多线索反应等。
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
(1)给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学习机会(引起其注意、提供清楚的指导、布置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
(2)观察其反应、对其行为进行反馈(直接性强化、尝试强化、关联性强化)。
有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效果,但一般适用于功能水平较高的自闭症儿童,且干预者需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提高关键反应训练有效性的具体教学策略有:
(1)从引导自闭症儿童分享自己的经验开始。
(2)给予其求助的机会。
(3)通过共同参与的游戏或共有的玩具,促进其有意义的交流。
(4)教授其适宜的语用技能,尤其是那些难以从观察中习得的技能。
(5)教授其可适用于多种情景的短语。
(6)呈现新的游戏或活动,以维持自闭症儿童与他人互动的动机。(7)根据自闭症儿童的需要,帮助其做好交流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