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超人”现象
现年27岁的英国男子丹尼尔·塔曼特堪称天才,他拥有惊人的“记忆数字”能力,能将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后面第22514位。他不仅精通数10种语言,还创立了一家记忆技巧公司,专门教人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和语言。然而严重的孤独症却让他自小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无法理解常人的感情。他的世界里只有数字,在那里从1到1万的每个数字都有着特有的颜色、纹理和情感共鸣的地方。例如4代表害羞和安静,6代表黑暗空虚…… ,目前丹尼尔·塔曼特出版有他的自传《诞生于忧郁日子》。
据统计,像丹尼尔这样的白痴天才在全球已确诊有50人左右。
相信很多人曾看过电影《雨人》,男主角与丹尼尔有很多相似之处。《雨人》乃是真实故事改编成电影,真正的雨人金·皮克与其父法兰·皮克目前居住于犹他州盐湖城。金是一个机械记忆能力超强的天才。金的总智商约87(±3),然而根据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之推估,他的记忆智商约达220,幸亏他有高达220的记忆智商,始能将总智商提高到87(±3),如果他的记忆智商只有87(±3)时,他的总智商可能会低到智力测验无法测得,他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重度或极重度智能障碍者,其间差异之显著,举世无匹。像“雨人”和丹尼尔这种智能低下却又在某方面拥有惊人天赋的人,被称为“白痴学者”或“白痴天才”,也就是“孤独症学者”。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智能低下”与“天赋惊人”看似矛盾异常的两个方面怎么如此真实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孤独症患者的人际关系智能受损,但没有影响到其他智能的发挥 。
美国媒体曾报道,美国音乐特殊才能智障学者蕾丝莉(Leslie Lemke)从未受过正式的音乐训练,她十多岁时,首次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她毫不犹豫并且流畅地在钢琴上弹出。她可以用钢琴弹出任何她听过的音乐,无论它有多长或多复杂。然而她不能握住刀叉、汤匙或用碗筷吃饭,最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当你对她说话时她很少能重复你的语句,连鹦鹉式的模仿都感困难。
(人的认知包括三方面: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生理的认知(包括生老病死);对心理和情感的认知。患有孤独症(通常所说的自闭症)的人对心理情感认知上存在障碍,缺乏认知他人情感的能力。)
依多元智能理论中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这些智能之间相互独立,例如音乐智能差的人,其语言智能可能很出众。陈景润的数学天赋在国内算得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却在人际关系方面相当缺乏经验。可见这二者并不互相影响。因此孤独症患者的人际关系智能虽然受损,但没有影响到其他智能的发挥。
孤独症患者缺乏其他刺激,往往重复做同一件事。
据报道,日本有一位美术特殊才能智障学者山本吉彦6个月时发现脑水肿,成为重度智能障碍者,直到6岁还无法完成大小便训练,不会说话,严重的听力损失导致语言障碍,12岁时他的心理年龄大约只有3岁,智力测验结果智商23左右。山本在国中入学面谈时,还无法回答诸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一个学校毕业?”等简单问题,也不会写日本字母,精神心理学家的报告认为山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潜能,他好像喜欢无声世界。既然他不喜欢语言,川崎鼓励他每天用图画来描述他的生活,以图画来写日记,于是山本开始每天专注于自己的画,他可以如雕像一般,坐在他的座位上好几小时不吵不闹。后来,他的画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被誉为日本梵高。其画作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地展出。
孤独症患者往往重复做同一件事。由于他们不能感知别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更执著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孤独症患者的行为特点就是刻板的重复。而不断重复恰恰又是行为训练的重要方#p#分页标题#e#式。当重复达到一定数量,人的行为便形成模块,可以下意识地对模块进行自动加工,而不需要占用大脑资源。而普通人虽然平均智力水平相对更高,但是他们每天需要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也很大。人的精力就像保鲜水杯里的水,常人要将水洒在各种不同的领域,才能满足其生活和发展需要,因此每一份水可能只有很少的几滴;而孤独症患者也许只有半杯水,但是他们却将这半杯水全部洒在同一个地方,效果就会十分明显。
(名词解释 孤独症学者(Autistic Savant):是个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性格异常,或情感障碍(如孤独症),但却拥有与他的障碍全然相对的,惊人的心理运作能力。部分孤独症患者的认知能力,甚至于超出常人,具有极强数字记忆能力、美术、音乐等特殊能力。 “孤独症”患者的治疗训练,必须有一个依托,通常是用其感兴趣的事物对人类情感加以诠释。比如丹尼尔可以通过数字初步了解他人的情感,这有助于减轻病症)
《雨人》的原型---Kim-peek 在天才和白痴之间徘徊
最著名的白痴学者金"皮克(Kim Peek)(自闭症患者)。他在历史、文学、地理、体育、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都有着超凡的天赋。据报道,皮克有过目不忘本领。他甚至能将一本电话号码簿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字不差地记住。直到如今,皮克几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9000本书的内容,不过,皮克在其他方面却显得相当“低能”,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穿衣服这类简单的日常工作都不能做。皮克的故事给了好莱坞导演灵感,1988年奥斯卡获奖电影《雨人》(Rainman)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因此,白痴学者又被人们俗称为“雨人”。
据美联社2004年11月9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于11月初用研究太空飞行对人体影响的高科技设备,对金"皮克的脑部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其中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将创建出一系列皮克大脑的精确三维图像。研究者们打算将新的三维图像与1988年美国犹他大学神经学专家丹"克里斯汀森博士曾为皮克拍摄过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进行比较,以了解在这16年时间中,皮克的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据为他进行脑部扫描的理查德"波尔利博士介绍,皮克的大脑不仅具有独特的能力,并且所有证据显示,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大脑仿佛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大多数白痴学者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白痴,其智商一般在35至70之间,属轻度或中度弱智,真正的白痴智商低于20。而大多数白痴学者并非地道的学者,所谓突出的才能只限于某一孤立的方面。
早在1789年,科学文献中就出现有关白痴学者的描述。有“美国精神医学之父”之称的拉许(Benjamin Rush),描述了一位具有闪电般快速推算日期的富勒先生,当问他活了70年17天又12个小时的人总共活了多少秒钟,富勒花了一分半钟就得出正确的答案:2210500800秒;他把其中17个闰年都考虑进去了。但除了推算日期之外,富勒对复杂的数学并没有什么了解。
在1887年伦敦医学会议上,以鉴定出唐氏症而知名的唐恩(J.Langdon Down)报告了他在伦敦主持俄尔斯伍德精神#p#分页标题#e#病院的30年间发现的10例白痴学者病例,并以医学家的眼光对自己的病人进行了更完整的陈述。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医学界开始用“学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取代“白痴学者”名称。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白痴学者在推算日期、计算、音乐、绘画、雕塑、查阅字典、下象棋、背诵、色彩、赌博,甚至经商及其它许多专业知识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有关文献提示,白痴学者们至少拥有了300种以上的天才。而一些弱智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技能,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1952年出生的瓦洛(Richard Wawro)住在苏格兰,是位自闭症患者。3岁即出现绘画的天分,17岁开始他的第一个绘图展览。伦敦的一位艺术教授看了他童年的油蜡笔画作时,形容那些画是了不起的珍品,具有“工匠之精巧,诗人之想像”。如今,瓦洛的艺术作品举世知名。
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一对孪生子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可以清楚地说出他们出生以来经历过的任何事情。同时,也在日期推算上表现出天才。例如有人问他们,1993年2月的第四个星期一是几号?他们可以立即回答说:“2月22日。”这样的问题连续提了50个,竟可以做到屡试不爽。与此同时,这对孪生子竟对加减乘除等最简单的计算都一窍不通。 1994年元旦,丹麦的许多电视观众了解到了瑞典的一位白痴学者。哥本哈根电视一台报道了这位名叫卡莱尔的患者,他天生智力迟钝,是个低能儿,还双目失眼。卡莱尔唯独对数学的反应异常敏锐,速算能力特强。他的天才被媒体披露之后,有人信服,有人怀疑。欧洲最负盛名的12位学者和数字家决定联合对他进行一次考试。学者们拟出的题目是:共有64个木箱,如果在第一个木箱中放入一粒小麦,而在其后每一个木箱中放入两倍于前一箱的小麦,到了最后一个箱子,应该有多少粒小麦。学者早已经事先算好了答案,应该是18446734073709551616粒。即使是对于这些学贯五车的学者们,得出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也不是举手之劳,大家做了很长时间的演算和核实,才拿出来考这位白痴儿。出乎所有学者们的预料,仅仅30秒钟之后,卡莱尔算出了那个正确的数字,令在座的所有学者瞠目结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