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及训练目的
1、基本资料:楠楠(化名),女孩,8岁,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有一定的发音能力,但语速过快,吐字发音不清晰,且多次重复,说两个字以上的词或句困难;语言的连贯性差,只会发短音,不会发长音,发四声音调;在教她说话时,她只说一句话的最后两个字,回答问题也只回答两个字;主动语言较少;目光对视较差。
2、训练目的: 说话时灵活地控制气息的运用;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改善发四声音调现象,能够在说话时抑扬顿挫;能完整地讲述4个--6个字的语句;学习表达需求的句子,能主动表述自我需要。
二、训练的具体内容
1、呼吸气及气息运用训练
运用游戏的方法,如吹气球、吹喇叭、吹泡泡、用吸管喝水等,进行呼吸气的练习。为班主任和感觉统合训练老师制定课外辅导计划:让其每天坚持跑5--10分钟,双脚起跳100次,多做一些增加肺活量的游戏,如袋鼠跳、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以增加她的肺活量,改善声音小、吐字不清等因肺活量不够而导致的问题。
2、语音及音调的练习
矫正个别字的发音,如李晓楠在发"g"音时,易发成"e"音,针对易发错的音进行反复地矫正练习,使其掌握正确的发音。另外加强舌操练习,以增强舌头的灵活度。
重复练习平声、上声、扬声、去声,重点练习平声、扬声、上声,改变她说话时总发去声的现象。如:她说自己的名字时,会说成“lì xiào nàn ”,把“吃苹果”说成“chì pìng guò”
3、说儿歌及唐诗训练
教她说简单的儿歌和唐诗,如:
胖娃娃 蝴蝶飞
大冬瓜,大西瓜 花蝴蝶,飞呀飞
个个都是胖娃娃 小宝宝,追呀追
唐诗:《鹅》、《春晓》、《悯农》等
她说三个字及三个字以上的词组易间断,连贯性较差,主要是由于不会运用气息。在教她说儿歌的同时,可按摩、压迫她的腹肌,辅助她运用气息。
4、说完整句训练
在认图片的同时,练习“我要吃苹果”、“小狗汪汪叫”等句子。
5、主动表达需求练习
创设各种情景及游戏,“逼”她主动表达各种需求。如:把她喜欢的玩具放在看得见、够不着的地方,引导她说出“我要...”
三、训练的方法
1、日常生活训练法
把语言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主要靠班主任的课外辅导及家长的参与来完成,生活中要带孩子做什么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是训练、训练即是生活。
2、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是为了使她在所创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训练,提高主动表达能力而有意创设的。如开展吹蜡烛比赛,是在比赛中练习气息的控制。
3、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儿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中度过的,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床睡觉都离不开玩。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行动,他们的感情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地表露出来,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发展。
4、记忆模仿法
如在训练“你叫什么名字”时,可先让其模仿“我叫李晓楠”,等到她理解句意之后再提问“你叫什么名字”,让她主动说出。
四、训练效果分析
入学时的情况
训练后的情况
目光对视
持续时间短暂,和别人交流时不敢看对方眼睛
可持续20-30秒,交流时知道用眼睛看着对方。
模仿能力
有一定的模仿意识,可以模仿大动作
有较强的模仿意识,模仿一步动作,能模仿搭积木5块以上,模仿说较长的句子。
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
语言不清晰,缺乏连贯性
发音清晰#p#分页标题#e#洪亮,在辅助下连贯性较好
语言表达能力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能够回答“这是什么”、“你要什么”、“他是谁”、“你叫什么名字”等问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学业能力
能够点数1-10,在辅助下将颜色分类
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够找出相匹配的物品的颜色和形状,在辅助下点数50以内
五、建议
经过训练,李晓楠虽然在语言表达及理解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下一步的训练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1、对孤独症孩子的训练应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是特殊病症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阶段里,训练者矫正了原有的问题,他们也许又会生出新的问题来,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2、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并非一个单纯进行的课题,它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各种活动之中,融于爱的群体之中,训练者要善于从中抓住机会及时训练。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