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的指令训练
摘要:早期干预中的指令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训练基础中的基础。本文立足于自闭症康复训练实践,探索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孤独症儿童服从指令能力和早期训练效果,为孤独症儿童后期训练及整体提高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孤独症 早期干预 指令训练
指令是主体对客体发出的一个刺激,通俗的讲即是当你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时所要说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发出指令,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指令,做出反应,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因为他们的主要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进行训练时,如何让他们听懂指令、理解别人的意愿,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是训练基础中的基础。在与孤独症儿童的日常交往中,我们首先要学习怎样发出指令,任何一项训练都不可能脱离指令进行,任何一次与孩子说话的机会都可能成为发出指令,并因此成为训练的机会。
一、实际训练中指令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中,往往从指令训练开始,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指令与模仿相混淆
指令训练是在儿童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是不同的两种训练方式,在指令训练时,有些训练者会在发出口语指令的同时自己做出指令内容的动作。
(二)易发出无效指令
1.训练者经常发出指令后,孩子并不理会,即没有做出反应,训练者也就不再坚持。这等于是发出了一个“不必要指令”。
2.在儿童注意根本没有集中时发出指令。
二、指令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随时随地的,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期待孩子不断地做出正确反应时,训练者就要时刻注意和遵循发指令的一些原则。
(一)及时、适时
要让孤独症儿童对指令做出反应, 首先训练者是要让他们能听到指令,而孤独症儿童在训练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抓住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发出指令,对于他们听到指令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起来放在你的脸边,发出指令看我,他一旦看了我就再给一个指令(拍拍头)。他完成后立即给他那个糖或玩具作为对他的强化。
(二)准确、扼要
多数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的理解上有障碍, 因此训练者要熟悉每个孩子的情况,了解个体的语言理解程度,在给予他们指令时选择最准确的语言和最合适的长度。孤独症儿童对语言概念的把握存在机械性,缺乏明确的内涵。所以发出的指令要准确扼要。
(三)有必要性
某些指令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当孩子不能掌握连续动作时,那每个分步动作指令就都有必要性,但当这个孩子已经能熟练地,连续地完成过程中的所有动作时,这些分步的指令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来判断我们,指令的必要性。
(四)可实现性
可实现性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做出反应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他能做到正确的反应。例如:一个连剪刀都不会拿的孩子,在听到指令“剪个圆圈”对这个孩子来说是没有可实现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无效指令”。而过多的无效指令会降低孩子对指令的反应速度以及对训练内容的兴趣。须注意的是,前面提到“不必要指令”也是一种无效指令。
三、有助于提高指令有效性的因素
在掌握了以上的发指令的原则后,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来提高孤独症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和反应能力。
(一)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在训练孤独症儿童时,要尽量使训练的环境保持单一,不要出现过多的使孩子分散注意力的物品,以便让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二)观察孩子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辅助
当一个指令发出后,教师要给孩子一定的反应时间(一般在5秒钟以内)。让孩子把听到的指令在大脑中进行处理,但不要等太久,否则他可能会忘记指令是什么。在孩子集中注意力仍没做出正确反应时适当给以辅助。
(三)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把握恰当提高的原则
在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以后,如果仍旧用简单的语言发指令,对孩子语言水平的提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要根据孩子语言进步的情况,增加指令的长度,提高指令的难度。
四、具体训练步骤: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接受指令的训练有多重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和听从大人要求的能力。这种训练应在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开始进行。
(一)教者让孩子安静下来,明白指令的意义
首先给予带有具体背景内容的较为明确的指令。如把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并说“把球给我”。
(二)必要时给以适当辅助
如果孩子不能听从教者指令,教者可以给予视觉辅助,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完成动作,则教者可以手把手地辅助。在进行手把手的辅助时,往往可以有第二位教者,从孩子的身后给予辅助。一旦孩子做对,随即给予奖励。
(三)逐步撤消辅助
如果孩子能在十次中有八次表现出按照教者的指令动作,则说明孩子基本已经能接受该指令。在此以后,教者应该慢慢地撤消辅助,如首先慢慢撤消手把手的辅助但仍然保留视觉辅助。然后,在孩子适应这种情况后才完全撤消视觉辅助,使孩子在教者的口头指令下独立地完成动作。
(四)教孩子区别不同指令。
在孩子进行指令训练时,往往会出现指令的混淆,此时教者要及时给予纠正,明确告知孩子“不对”,并在孩子做出正确动作时给予奖励。
总之,在早期干预中的指令训练中应遵循好原则,按科学步骤和孤独症儿童个体特点进行。同时教育必须坚持一贯要求。关爱绝不是溺爱。
参考文献:
[1]徐兴光.关于自闭症的临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38-41
[2]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231-234
[3]易法建、冯正直、倪泰一等著:《心理医生》,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557—581
[4]张卫:《关于儿童对权威认知发展的研究》,《心理学动态》,1994年第2期
[5]莫雷、张卫等著:《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