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分析
摘要: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使用的主动性不足,在训练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者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增强自闭症儿童主动说话的愿望,积累语言信息,使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由被动向主动发展,增强自闭症儿童反映的主动性,创设语言情境,增加自闭症儿童主动使用语言机会等。
关键词:自闭症 情感沟通 语言训练
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引起的发展障碍,患者通常在3岁前就可被发现。这些儿童从小即呈现语言理解与表达困难,难以和他人建立情感与互动关系,对各种感官刺激具有异常反应以及固着行为(如一成不变的玩法),和一般儿童有显著的异差。但是,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语言,有需求,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而已,是一群被称之为“特殊儿童之王”的孩子。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大桥,男,2005年5月13日出生,三岁时父母发现他无语言,行为异常,被诊断为自闭症(重度)。2008年12月开始,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到相关机构训练。现在的大桥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如会自己吃饭、穿衣、大小便等;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剪东西,拿把小剪刀,一坐能坐上两三个小时,模仿能力也较强,平衡感也好,从没摔过;他的异常行为较少,不尖叫,只是当你让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时,他会用掐人的方式来攻击你;父母说他小脑很发达,记过的东西都会认识。他虽有短暂目光交流,有了一些语言,可以说简单的词句,有部分发音仍不是很清楚,主动语言较少。
二、训练步骤
(一)语言前期——情感沟通
新的环境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那是陌生的,会引起他的焦虑。只有老师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才能使他们在感情上接纳你,这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和补偿的前提,只有当他们能接受整体环境了,真正的教育才开始。
初次见面是父母带着大桥到肯德基。第一次和他见面,他目中无人,父母叫他喊“阿姨”,他只是用眼看下立刻就转身离开了。为了能和他讲上话,我主动向他问好,他还是不理我,在认真地吃东西,还不时看看旁人,我一直和他讲话,希望他能注意到我,知道我的存在。忽然,我清楚听到他喊“阿姨”。他爸爸说那是因为他意识里知道有你了,潜意识里不讨厌你,我觉得很高兴,成功第一步就是要让自闭症儿童接纳你,在往后的训练里不会那么难。
之后训练都是在他家,第二次去他家,是他开的门,然后就跑到客厅坐在凳子上,认真的剪着东西,我看到他小手好灵活,剪刀很小很小,他都能灵活运用,可见他的精细动作很好,那天的训练是玩游戏,因为第一次给他留下好的印象,我和他讲话有时还是会看看我,知道我在和他讲话的,他还会回应下,但是还是没有完整的词出来,在玩剪东西过程中,他情绪波动很大,不知道是不是我干扰到他了,他时不时就发出怪声,我就会不理他,他就自己安静下来,可能真的是我干扰到他了,所以他才会那样表现出来,等到他的情绪平静了,我又和他玩,这时,他乖乖听我指挥,忽然,大桥把剪刀仍掉,用力的掐我手臂,直到他父母制止,他才肯松手,这时,我的手臂红了一大片,他竟然还对着我笑,父母说他的情感失控就会掐人,之前这种行为很平凡,不管是谁,是高兴是哭,他都会掐人,情绪一直波动很大,现在是靠药才能平静情绪。这就阻碍我与他长时间的相处,因为,他对待一件事没有长期喜爱,他一厌烦就会攻击人,可见情感的冲动在很大水平上妨害了学习和社会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难于和他人长期建立情感沟通。
(二)语言训练
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内心的情感时,就必须选择一种途径来表达,而“语言”便是被人类选作一种互相交流,互相传递信息的高级工具使用于生活之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障碍,他们不仅语言发育迟缓,还有语言形式和运用方面的异常。
以前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着重在于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大桥的记忆很强,只要是走过的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把握好时机,可以通过提问发展其语言能力。
1、口腔功能和发音训练
根据大桥发音含糊不清,音调,音质存在一定问题特点,对大桥进行口腔功能和发音训练,口腔功能训练主要方法采用对其构音器官的练习,训练舌头的灵感度,具体包括:舌头的前伸后缩,左右摇摆,上下舔唇,伸出上翘,鼓腮,吹气等。主要采取小步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结合大桥个性特点,通过游戏教学来激发大桥的学习兴趣,例如:吹气球练习,舔舌头练习,初期观察发现大桥舌头的灵敏度较低,经过多次训练,效果有明显提高,可以把练习做到一定程度。发音训练,主要方法采用对小学一年级的声母和韵母发音练习。方法采用口型和语言练习,具体步骤:由我先读,然后通过一轮的练习找出大桥不能发出或发音不准确的部分,然后针对具体不足重点练习,当然不能固定一定时间内反复练习,要间断练习,效果才明显,因为怕他在做练习过程中时间训练太久会攻击人。经过长期练习,大桥能够较准确的发音。
2、培养看图说话能力
看图说话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过程中,先让大桥看着我,我拿着图片在我的嘴下方念出图片的字,要夸张要简便大声念出来,让他知道这些图片上是什么,念完后把图片放下问他刚刚是念的什么,看他的反应,如果他大概说出字或词了,就给他玩剪刀鼓励下他,但时间不能太长,来回这样训练,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主动性反应
在遇到困难时,自闭症儿童不知如何用语言来寻求别人的帮助,只能靠发脾气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有必要教他们掌握简单的求助性语句这种语言交往能力。
有一次,在他家训练,忽然他站起来,他是要去喝水,竟然对着我说“我要去玩”,及时教他说“我要去喝水”让他说出来再让他去喝水,如此反复要求他说出来,掌握其含义。
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目的不在于能识别多少词,而在于培养他们能基本独立应付外部环境,提高其社会参与率,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交往力。虽然其自身缺陷阻碍了交往力的发展,但实践证明,只要把握时机,创造情境,就可以有所补偿。
三、自闭症儿童主动性语言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长期坚持对儿童说话,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语言训练话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家长和训练者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二:训练中必须保持着积极的情绪而不能有消极的情绪表现,一旦有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如不耐烦,板着脸,可能会让自闭症儿童害怕甚至出现诋毁情绪,那样是不可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的.
第三:要与儿童在同一个视水平面上讲话。与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交流,如帮他做事时要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当他注意你在叫他时再对他讲话。自闭症儿童常常眼睛不看人,有时看的时间非常短,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对他讲话是没效果的,一般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地叫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讲话,这样才能取得较好训练效果。
第四:选择合适的情境讲话,以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主,特别是以儿童关心或喜欢的事物为话题效果更好,要求孩子能够自然地参与到话题中来,能够较好的回答一定问题。
第五:不必过分矫正不准确的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说话动机。反而会降低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只要他们愿意说话,发音缺陷会慢慢得到改善,有意表达意思的动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
第六:在用某一方法训练多次无效后要尝试其他方法。要求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参与讲话的活动或场景。
综上所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自闭症儿童理解与表达,利用他们的爱好,活动引导他们被动地理解与表达,并逐步过渡到积极主动地理解与表达是训练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不当处。
(二)在跟自闭症儿童说话时,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千万不要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意思的词语。
(三)告诉自闭症儿童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不应做什么。
(四)当自闭症儿童焦虑时,不能感到很烦,应很平和地走过去,耐心地和他交流。
(五)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要及时告诉自闭症儿童,并以视觉表的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六)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结:
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身为特教教师,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播种总会有收获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朵小花会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 方俊明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 谢明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何侃
《自闭症儿童指导入门》 杨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