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从语言仿说到表达过渡的方法
5岁多的军军是个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孩子,在康达,经过前期的语言基础开发,现在孩子已能说话,现在正处在听觉仿说阶段向表达过渡,常见的日常生活物品名称能指认,但不会表达,有团体的参与能力、模仿能力,近阶段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1.没有等待意识,想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得到,不然就会大哭大闹起来,有的时候甚至出现自伤行为。自我意识也比较强,不能很好的去执行老师的指令;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觉注视的持续性差,且有许多的小动作;
3.孩子的口语转换能力差,且说话的声音小;
4.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的需求。
问题分析:
A.“没有等待意识,想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得到,不然就会大哭大闹起来,有的时候甚至出现自伤行为。自我意识也比较强,不能很好的去执行老师的指令”
(1)长久以来孩子养成的习惯,当他有什么需求的时候家长立即就满足了他,正因为这种负强化,导致了孩子没有等待意识;
(2)家长发的指令他想执行的就执行,不想执行的就不执行,家长也没有再去要求孩子,从而孩子对指令物反应,产生了指令的无效性;
解决策略:
(1) 建立孩子的交换意识;
(2) 建立孩子的等待意识(当孩子有了交换意识之后,逐渐的延长孩子的等待时间);
(3) 老师所发的指令必须要去执行,老师可以想办法去引导孩子,在课堂中能让孩子无形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问题分析:
B.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觉注视的持续性差,且有许多的小动作”
(1) 孩子有选择性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极高的持续专注力;
(2) 孩子对老师的课题不感兴趣,从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小动作;
解决策略:
(1)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握好孩子的兴趣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在教学时,需要不断的找寻可以引起孩子学习的动机的新的增强物,从而才能持续维持孩子学习的动机,在这里也就是注意力;
(3) 老师能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要懂的随着孩子的变化而随机应变;
(4) 建立孩子的有意注意;
(5) 当孩子的有意注意建立之后,注意力的训练要作为贯穿始终的内容,时时刻刻去要求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应用视觉的主动意识。
问题分析:
C.“孩子的口语转换能力差,且说话的声音小”
(1) 前期的视觉仿说过多,孩子依赖上看他人的口型;
(2) 现在处在听觉仿说向表达过渡,孩子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去记每个发音的技巧以及部位,从而也就导致了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口语转换慢;
(3) 孩子不会正确的运用气流,所以说话的声音小且语音没有节奏感;
解决策略:
(1) 加强孩子气流量的训练,让孩子能持续的运用气流,只有孩子能持续的运用气流,那么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才会有节奏感(才不会出现一口气表达一个字的情况),声音大了,同时语音的清晰度也就提高,在表达的时候别人才能清楚他表达的内容;
(2) 借助孩子熟悉的物品(孩子会指认而不会表达的物品),在指认的时候必须同步的进行表达,去提高孩子思维—口的统合能力,由物品——卡片——在空间中能跟随老师的手势去表达(老师指到哪,孩子表达到哪),这也是为主动性语言表达打好基础;
(3) 大量的唱说三个字的儿歌;
(4) 也可以数数字(初期时可以一口气数1-3个数字,随着气流量的提高逐渐的延长数字,如:一口气数到6等)。
问题分析:
D.“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的需求”
(1)前期在无语言环境中孩子养成的习惯(当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需求时,家长明白孩子的意思,也就立即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从而让孩子感觉肢体表示要比表达容易,反正妈妈也明白我的意思);
(2) 家长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解决策略:
(1) 把握好时机,当孩子有需求时,结合当时的情景,激发孩子去表达;
(2) 让孩子喜欢上语言,喜欢上表达,当孩子用语言表达出需求时(如:我喝水),家长可以立即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明白语言的有效性;
(3) 多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情景,给孩子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