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需要技巧
导读: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一定的生理或心理功能缺陷,经常会出现一些自我刺激行为,比如反复不断的摇晃、转动、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严重妨碍了患儿对日常生活的适应,是一项极令人困扰的问题。那么,又该如何帮助患儿矫正这种行为呢?
自我刺激行为通常和外界刺激原因没有关系,而是患儿内在刺激的反应。这种行为往往会引来周围异样的目光,为患儿自身和其他人带来诸多的影响,因此,正确矫正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活动程序。自我刺激行为虽然与外界环境刺激无关,但是它与患儿训练时间、活动内容等有密切关系。其一、当孤独症儿童具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感到无聊时,这种刺激性为发生的频率就会明显增加。因此,制订一个结构化的活动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安排上应尽量用活动去排掉自我刺激。例如,患儿在家时,家长要多安排整理家务的活动;在学校,老师要多安排些集体活动,让患儿在活动中模仿他人的良好行为,同时培养集体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其二、所有时间和活动安排要顾及患儿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如果活动太多或活动本身太困难,同样会导致自我刺激,患儿以自我刺激来做为逃避手段。
(二)指导儿童抗拒自我刺激。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要求他用另一行为代替和抗拒自我刺激。例如:对玩弄舌头的患儿,让他张开嘴巴(亦可进一步指导儿童做舌体操练习,配合发音训练);对摇晃手指的患儿,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或膝盖上)等。
(三)奖励良好行为。有的患儿是想利用自我刺激来逃避训练功课或其它活动。如果要减少患儿的逃避意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能合作的时候给予奖励。在奖励星儿时,必须要告诉他为什么会得到奖励,以此来达到强化正确的行为。
(四)适当妥协。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而在指导环境上受到极大限制时,父母或者老师可作适当妥协。在矫正自我刺激行为过程中,患儿可能产生新的自我刺激行为。要是新行为比前一个行为好,那就暂时让他作新行为,以免增加矫正的难度。这是对新行为的暂时妥协。
(五)、不予理睬。 自我刺激在某些情况下是患儿的一种不合乎规范的社交手段。患儿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于这类行为,最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让其自然消退。
孤独症儿童行为较为固执。自我刺激行为也是一样,需要花大力气,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矫正。父母和老师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引导星儿,逐渐矫正这种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