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普爸爸:自闭症孩子的康复目标是正常化演进吗?
自闭界文章有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技术,第二类是纪实报道业界状态,第三类是文学创作。我在第一类,不关注第二类,更忽视第三类。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目标是正常化,这句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如果自闭症孩子的康复目标是正常化,那么他正常化之前这许多年生命过程,就可能不是正常过程。比如,为了让孩子正常化,于是拼命给他塞课加重他的负担,这个正常化过程就不正常。没有一个正常过程,就不可能有一个正常结果。没有一个正常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正常质的变。相反,如果不是在积累正常,那么就一定在积累非正常。非正常积累多了,中毒也就深了。要么选择积累正常,要么选择积累非正常,没有第三种选择。要么在正常方向上越走越远,要么在错误方向上越走越远,没有第三条道路。
正常不是目标,而是过程。换句话说,从一开始就过上一种正常的生活,这与他是不是自闭没有关系。对这样正常生活概念的理解,是个难点。有的人会说,那小孩子应该去上学,这才是正常生活,可是办不到啊!我所说的正常不是这个概念。
什么是正常生活?我在做什么,这就是孩子的正常生活。居家和挣钱,是主要元素。小孩子怎么居家?怎么挣钱?居家挣钱的本质是什么,把它提炼出来,并且阶梯化,走在这个阶梯上就是在过正常生活。
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这是正常生活吗?这是规矩吗?就规则而规则,很难持之以恒。以一个目标统领一个人,人的行为自然是奋进的。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就是钱链。孩子要在钱链里,他要能懂钱的性质与数量特性,明白钱和用钱满足自己的需要。汉普需要以一个目标统领他的精神,他这个人才有型。
自闭症孩子是什么?如何定义?如果这个定义是善良的,是本质的,那么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办法也就找到了。如果这个定义是拍脑袋想当然的污蔑,那么二次伤害也就难以幸免。当下太多对自闭症孩子的看法或定义,是不实的、不准确的,甚至是谬误。人们心中觉得自闭症孩子是不正常的,由此而出的定义或看法,都带着邪恶。他们难以康复的原因不在于自闭症,而在于对他们的定义出了问题。事情是怎么回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事情的看法。看法出自哪里呢?一个人的看法出自他的知识结构。看法是善的还是恶的?看法是科学的还是错误的?既善良又科学的看法,是孩子们的性命所在。对孩子的邪恶看法会带出一个邪的孩子。对孩子的善良看法,会带出一个善良正义的孩子。
不考虑孩子看法的行为矫正显然是谬误。例如,妈妈对宇老是大呼小叫地,我以为这会对孩子有很大伤害,但有没有伤害来源于孩子的看法,孩子觉得有那就有,孩子觉得没有那就没有。从实际看,孩子和妈妈关系特别好特别亲。由此可见,能不能伤害到自己是由自己的看法决定的,并不是来源于外在。
王阳明第一次考进士时落榜,一同和他落榜的同学情绪低落。王阳明说不以落榜为耻,以落榜动心为耻。环境变化而心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对单位工作上的事情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晚上睡觉也会想第二天去了单位先干什么怎么干,结果弄得一晚上睡不好,影响第二天在单位的工作效率。只有达到“心不动”,才可能轻松。
谁能达到心不动呢?面对东西贵贱不动心,面对老板找没找够我的钱不动心,谁能做到呢?自闭症孩子可以做到。我所追求的境界,无非也就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境界。他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为什么还要把他拉下来呢?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什么呢?否定现在的状态,达到另一个状态,然后再否定另一个状态,达到现在的状态。转了一圈又回来的状态,已经比原来状态高了,螺旋式上升了。
不懂钱的不动心,是原始境界,进入到为钱而动心,然后再进入到不因钱波动而动心,这是懂钱后的不动心。孩子要走这样一个过程,我也要走一个这样的过程。如果我走不到最后阶段,那么我就是开悟之后的半生不熟状态,开悟的力量和烦恼夹杂着,会变得异常猖獗,我目前是烦燥而痛苦的,还不如孩子这种原始状态好。孩子也是这样的,他开悟之后也必须进入第三境界,否则他也会很烦恼痛苦,还不如不开悟时。要走就走透,要么就别走。如果走一个半途而废,那太痛苦。
人对事情的看法是主因,事情不是主因。如果要进行对孩子的行为矫正,那也必须考虑孩子对你做法的看法,不能只顾你施展意愿而无视孩子的主观意愿。你所说这个行为对错合适与否,要听听孩子的意见。孩子说不出来他的意见,那你的主要功夫就是让他有“心说一致”能力。
不考虑孩子看法而对孩子施行的行为矫正的效果在哪里呢?在于它首先把人的大脑弄坏,然后再对人进行行为矫正,能出一些效果。也就是说,先把人的大脑变成动物的大脑,然后对动物再进行行为矫正。不管大脑只管行为的行为矫正,是有道德问题的。不考虑孩子的思考和看法,只根据行为统计数据而决策出要施行的行为矫正,不道德不科学。
自闭症孩子是有表达障碍的正常孩子。首先他是正常孩子,其次他用抽象形式来表达有难度。孩子的心是完整的,人本来就是天人合一的。于心于做,他都是正常的。目前从现象上看,他使用抽象符号有难度,但是这个难度也是可以克服的。挣钱养家糊口娶妻生子,这是正常生活。自闭症孩子是正常的,他也是这样过一生。认为自闭症孩子能不能正常,已经被我忽略掉。认为他们是正常还是不正常,这是第一次分化,科学与谬误出于其中,分道扬镳。
一个人有表达障碍,他就会遇到这个困难所带来的灾难。他有表达障碍,他就容易被人误解,而且他有口难辨,替自己辩解不了,就会出更大的问题,这就是坏的蝴蝶效应。一个讲英语的人在一个俄语环境中与一个讲俄语的人发生了摩擦,他有口难辨,会遭受到更多的误解。会说话的往往就代表正义的一方,因为他会说些正义的话,预设或埋伏了一个“对方是非正义的”前提。
让孩子难以康复的原因不是自闭,而是坏的蝴蝶效应。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不会有自闭症,自闭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所说的自闭症,是看法层次的自闭症。事实上,是存在自闭症的,只是存在不存在自闭症已经不被人们所关心了。那么在当今,能不能在认知上也达到“存在不存在自闭症也不被人们所关心”这个水平呢?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认知水平,那么自闭症孩子的生存状态就是正常状态。我如果达到这个认知水平,那么我和孩子都在过一个正常生活。
所有这些要落实到效果上。自闭症康复教育可以是以效果来衡量的。比如,你说你的教孩子数学过程是“点数、报数、目测、数的分解、数的运算,等等”,你说这是科学的。我认为你的不是科学的,我认为“包含需要、功能和名称的逻辑表达”才是科学的。我们谁也争不过谁,为什么呢?因为都没有什么效果。因此,也不需要争论了,都是零。我们唾沫乱飞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当教育家爽自己,而是要以让孩子真正懂得四则运算这个结果为出发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是,我一直在空谈啊!是的,不说也不行,说不清也不行,说不清还得说。
查阅计算机的历史由来,这条历程上群星璀璨,加法机、差分机,等等等等,给了我醒悟。十进制的理解,就是要设计出一个差分机。走来的历史,就是走出自闭的未来道路。如果我和孩子把这些伟大的人们设计出的机器复制出来,自闭渺小如泥丸。先贤伟人走过的路程,就是孩子的康复之路,再去走一遍即可康复。
打手背这个游戏,汉普有思考有进展,他是心笑一致灿若桃花。四张扑克做减法,他能思考,但是我打扰了他做他喜欢的事情了,他会烦我。昨天晚上到12点,把2月份PPT视频结了个尾巴。基础数据工程,还是要想办法争取速度快一些完成。虽然我带孩子运动时间很有限,但是可以随时管住嘴巴。管住嘴巴和巩固逻辑开发逻辑,这两个事情继续坚持不放。工作室团队事情要大家一起分担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