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总结经验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RDI融合部 王丹凤
由于天气炎热,每天早晨的晨会取消了,每周二至周五是大家讨论问题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每一位教师都会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一同分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把最好的方法总结出来,在此同时,我们慢慢的得到了进步。
问题1 ——孩子在课堂上很配合,但在家长面前就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例:打人,尖叫,耍赖……,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恶言相待,或是打骂孩子。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的做法是很极端的,首先身为孩子的家长最应注意的是:言行举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制止不当行为,平时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不去理会。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及时制止的话,并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了。
问题2——孩子总是用哭来要挟别人。
分析:第一,孩子可能是碰到了解决不了的事情,有畏难的心理,所以课堂上总是不配合,一直哭。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退一步去教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点,以及其兴趣,爱好,引导和鼓励孩子。
例:刚入班的孩子,总是不配合,乱跑,如果强制性的拉他到位置上,孩子就会哭个没完没了,换种方式:让孩子在教室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调整好孩子的情绪,再把它做为强化物来引导孩子完成教学。
第二,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家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妥协,这样孩子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以至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孩子不配合你。
例:孩子在自理方面较好,会自己穿衣,鞋,上厕所。但问题出在,一旦孩子的鞋子让小朋友踩掉了,家长就会赶快帮他穿好,如果教师在场的话一定会阻止家长的,如果没给孩子穿好,孩子就会坐在地上大哭大闹。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先请家长回避,孩子即使哭闹也要把鞋子穿好,等孩子完成任务了,立刻给予奖励,并且带孩子找到妈妈,然后在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的心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问题3——孩子出现行为问题该如何解决。
例如:祥祥在上课期间,不明原因的跑走了。教师不管怎么唤都无济于事,只能跟随观察孩子跑走的目的是什么?只见他飞快的跑到厕所把门狠狠地关上锁死。1分钟,2分钟,都不见有什么动静,好像在跟你玩躲猫猫一样。
分析:孩子的自控能力需加强,等待意识较弱,孩子喜欢跑着让别人追或藏起来让别人去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关跑的游戏。例如:抢饼干,抢豆袋椅。这样在团体中可培养孩子的等待意识,常规意识,同时也满足了孩子喜欢跑的需求。
在工作中,也许会碰到很多问题,但只有在孩子身上发现了问题,才能引发我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新的经验,在工作中才能够得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