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教学设计---以乐乐棒球为例
一,前言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幼儿二岁半以前就可以被 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的障碍和表达的困难,很难和身旁的人 建立情感,和一般儿童有不同,对各种感官刺激有异常反应,有著一成不变的行为和 难以更改的固定游戏玩法.且自闭症的特徵会随著年龄,智商及自闭症的严重程度而 不同
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徵
在一般人的观念,认为自闭症就是畏缩,躲在角落,不跟人接触,抱著自己发呆, 实际上自闭症患者,外观,行动和一般人无异,差别在於人际互动的障碍,自闭症儿 童人际互动的障碍方面,有几项:
(一)无法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某些自闭症在襁褓时即被发现玩自己的手,脚,发呆, 对人没反应或不喜欢人抱.
(二)眼晴不看人,会躲避和他人视线的接触,不理人,对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没有明显分离焦虑,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主动寻求慰藉.
(四)不会和同年龄的儿童一起玩,顶多只是自己一人跑跑跳跳而己.
(五)外出时,自己走自己的路,甚至不会回头找父母.
三,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观念
由自闭症儿童的外显行为观察可知,自闭症儿童缺乏人际互动模式,训练自闭症 学生的人际互动时,可采用团体游戏方式介入,最主要的第一步是先让自闭症学生能 听从指令,藉由听到指令再服从指令,但是自闭症学生「能听从指令」这第一步就非 常难了,因为自闭症学生无法沟通,也就无法「听」 ,所以就无法「从」 .因此对自闭 症学生的沟通方式,可改采视觉线索,也就是先训练自闭症学生能「看」 ,藉由「看」 其他学生的肢体行为,再模仿,以达到人际沟通的目的.但是,自闭症学生连「模仿 的行为」都不知道是什麼时,又该如何呢 这就牵扯到「动机」的观念;任何的主题 教学,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喜欢这件事或喜欢做,但若自闭症学生连喜欢的 ,由助理员 「动机」都没有时,又该如何呢 这时就要靠旁人的帮助,也就是「提示」 或老师从旁以自己的身体或四肢,辅助,协助自闭症学生达成目标.
四,以乐乐棒球为教学器材之优点
乐乐棒球的器具设计,除了可以提升学生对棒球活动的参与性之外,在特殊教育 的教学上也有以下几项优点:
(一) 乐乐棒球的球材质是软性,学生不易受伤.
(二) 挥棒位置固定,老师可控制球速和落球点.
(三) 场地限制较小,学校中任何材质的场地均可教学.
(四) 学生人数可自由控制,但不超过十人为主.
(五) 教学过程可以精确掌握整个流程.
五,乐乐棒球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步骤说明
以乐乐棒球为例,教学时,由两位老师合作,ㄧ位老师是提示者,另ㄧ位老师是 打击者,打击者挥棒把球击出,引起自闭症学生注意,这时,正常学生是跑垒员兼捡 球员,跑步把球捡回来并把球放在球架上,这样作法示范 3 次后,第 4 次由自闭症学 生实做,因自闭症学生看前面同学的示范,如此重复多次,自闭症学生知道流程,建 构出轮流和服从的观念.教学时,最好用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标准作 业程序)的观念,也就是分割所有教学步骤并制成表格.
(二) 教学设计
人员:指导老师,提示员(老师) ,一般学生 6 人,自闭症学生 1 人
场地:学校操场
教材:乐乐棒球器材
操作流程表 步骤 指导老师 一般学生 自闭症学生 提示员 (老师)
1 排顺序 1.2.3.5.6.7 4 4 后方
2 喊「坐下」 学生坐下 未坐下时 辅助坐下
3 面对学生 看老师 未看老师时 辅助看老师
4 对学生示范挥棒 看老师 未看老师时 辅助看老师
5 解说游戏规则 看老师 未看老师时 辅助看老师
6 置放球架和棒球 看老师 未看老师时 辅助看老师
7 示范挥空 看老师 未看老师时 辅助看老师
8 叫第一位同学起立出列 第一位同学出列 未看同学时 辅助看同学
9 指导学生站的位置 站在正确位置 未看同学时 辅助看同学
10 挥棒击出球 同学追球 未看同学时 辅助看同学
11 学生把球捡回来 注视同学动作 未看同学时 辅助看同学
12 老师说「谢谢」 学生说「不客气」 未看同学时 辅助看同学
13 换人 「重复流程」 重复流程 重复流程 重复流程
(三)注意事项
1.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是以自闭症学生为主,由於自闭症学生的专注力无法持续, 有可能会离开位置,躁动等,这时提示者(老师)就必须能控制自闭症学生,让他能 像其他学生一样,融入上课情境中,但无须要求一定要像其他学生一样看著老师;在 最初开始教学时,只要能不离开位置即可.等到熟练流程后,再要求其他的生活常规, 慢慢导入生活细节的训练.
2.在游戏过程中,如果自闭症学生不知道要跑步,要捡球,要完成流程时,这时 提示员(老师) ,就必须带著自闭症学生完成整个流程,尤其是整个流程结束时的坐下 动作,目的是导入学生结束的观念.
六,结论
自闭症是一种永久性的疾病,无法治愈,只能藉由教育方式来改善行为;对自闭 症学生的教育必须是持续性的,因这是一条漫长的不归路,老师必须以更宽容的心, 无私的奉献,来接纳他们.在我们的观念里,常认为学童的行为,可以由普通的言语 命令达成,或是实际教导几次后学生就能自由操作,这些看法对自闭症学生是完全不 成立的,因自闭症学生的行为是超乎常规的,更无法遵守规定;一般人认为自闭症学 生是有特殊才能,如数字敏感度,超强记忆力等等,实际上这种学生少之又少,绝大 部份的学生是极严重的人际沟通障碍或是智能障碍.对自闭症学生来说,融入人群或许是最重要的课题,由学习常规和社会生活规定,再进入团体生活,如果要达成此ㄧ 目标,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提示,让平常的练习融入生活习惯,用乐乐棒球来导 入训练团体常规,对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应是可以思考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