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治疗孤独症40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治疗狐独症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狐独症提供依据
。方法:对40例狐独症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心理教育量表和Gesell评估,制定个体化及班级性训练计划。采用综合干预措施。
结果:显著进步以上达90%,智力水平与进步程度成正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综合干预治疗狐独症有效,智力水平与治疗效果相关。
关键词:孤独症 综合干预 疗效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40 autisms by poly-interventions
Li Ling,Sun chang, Liu Xiaoyan, Cai Xiaofan
Department of growth and behavior , the people’s hospital ,HaiNan 57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 by poly-interventions in childhood autism, and to offer informations for clinic. [Methods] to made training plan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ization and grade, and then to evaluate 40 childhood autisms by psychagogia scale and Gesell before and afer treatment [Result] 90% children’s improvement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ir intelligence and improvement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to cure autism by poly-interventions, which is correlating with their intelligence.
[Key Words] autism, poly-interventions, childhood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异常刻板行为;由于其病因不明,目前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靠训练和教育为主,我科综合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育、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和奥尔夫音乐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干预,收到一定的疗效,现将部分病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7年至2008年2月在我科诊断和治疗满半年的病例,共40名,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TV)诊断标准[1],排除雷特综合症,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特殊语言发育障碍疾病。40例中男:39例,女:1例,年龄最小24月,最大84月(7岁),平均年龄(42.75 ±2.5m)。
1、2方法 25人为全天密集性训练,15人选择半天幼儿园,半天到我科训练。我们的做法是:除了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年龄按结构化教学大纲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外,对发展年龄在1—3岁没有语言的孩子我们重点会用以技巧发展为基础的干预法,如行为分解训练和图片交换交流系统。对发展年龄大于3岁有语言的孩子,我们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训练他们如何解读别人的心智, 提高孩子对他人心理理解能力,促进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将各种社交的情景和规则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反复演练,以提高孩子应对不同社交情境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重视孩子感知觉方面的异常,重视他们病理生理学基础,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根据孤独症儿童普遍喜欢音乐和对音乐有教高感悟性的特点施于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异常多动、冲动者铺于利培酮治疗。药物治疗5名,年龄大于4岁,维持量最小1/3毫克每天1次,最大2/3毫克每天2次。
1、3 评估工具及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1周左右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文修订版(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修订)评估、修订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R)评估[2],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治疗满半年再次进行PEP-R评估。
Gesell评估标准:DQ﹥78为正常,75-55为轻度,54-40为中度,39-25为重度,﹤25为极重度异常PEP-R:分发展年龄、模仿、知觉、小肌肉、大肌肉、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七方面
2.3 疗效评估。
显著:训练半年后PEP-R发展总分进步≥16分;显著进步:训练半年后PEP-R发展总分提高8-15分;进步:训练半年后C-PEP发展总分提高1-7分;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计量资料以 ±s来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a水平取0.01。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a水平取0.05。
3、结果:
3、1 40人中,智力轻度缺陷15人,中度缺陷13人,重和极重度缺陷12人。
3、2 治疗效果显效25人,显著进步11人,进步4人,具体见表1,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分数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
例数(%)
平均值
显效
26(65%)
23.84±6.61
显著进步
10(25%)
12±1.34
进步
4(10%)
4.75±2.87
无效
0
0
[U1]
表Ⅱ 治疗前后对PEP-R评分值进行比较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模仿
5.8±4.85
8.82±4.94*
知觉
6.82±2.99
9.47±2.81*
大肌肉
13.52±3.36
15.8±2.56*
精细运动
9.15±2.48
11.03±2.18*
手眼协调
5.57±3.28
7.90±3.33*
认知理解
6.08±5.12
10.15±6.44*
认知表达
4.18±4.91
6.73±6.58*
发展分数
51.13±24.25
69.93±26.38*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3、3 将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智力水平,开始训练年龄和训练的强度(半天或全天)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有意义的因素是智力水平,不同的智力水平进步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Ⅲ
[U2] 其中轻度智力低下组发展分数差最高,重和极重度智力低下组发展分数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各组样本含量不等,因此计算用的是调和平均数,为13.220)
表3 智力水平评估
例数
评分均值
轻度
15
23.2±10.12
中度
13
16.38±9.40
重和极重度
12
14.25±6.31
经方差齐性检验F值为3.813,P=0.076〈0.05
4 讨论
4、1 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的教育和训练策略有助于孩子更大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前,孤独症普遍被认为属不治之症,自从1987年 Lovans报道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成功“治愈”1例孤独症儿童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了许多孤独症教育训练疗法或课程,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育、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和地板时光、感觉统合训练,各种训练各有优缺点,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3-4。我们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法训练的结果显示,有效率100%,显著进步达90%。我们的体会是能力较差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有助于基本技能和常规的掌握和形成,游戏介入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和改善共同注意。能力高组通过心智解读、社交故事5、游戏介入训练,发展孩子对情感的理解,学会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减少适应不良的行为,学会处理冲突,并表达出来。这些能力的进步尚无标准化评估量表,拿不出具体的数字进行比较,但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进步让家长感到欣慰和满意。
4、2 智力水平与进步程度成正比
孤独症的治疗一般认为年龄越小,干预程度越强,效果越好;智力越高,效果越好6。本组资料显示不同智力水平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智力高的进步大。治疗强度;除个别因经济原因不能选择全日制的训练外,我科原则上是低能力的进行全日制训练,能力高的半天训练半天上幼儿园,所以训练强度无可比性。开始训练的年龄,症状重的开始训练平均年龄#p#分页标题#e#小于症状轻的,本组数据也无可比性。
4、3合理的药物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
孤独症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尤其对于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缺乏有效药物。但在一些问题行为控制方面,合理的药物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促进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被美国FDA批准的第1个孤独症用药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可以显著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兴奋、多动、暴躁、睡眠障碍等7,我们对一些特别多动和/或冲动的孤独症儿童采用利酷酮治疗,可改善他们听指令、课堂接收能力和异常行为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对那些能力较高的孩子加用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普通教育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从而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