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接受我们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他们很少或从不与他人有目光接触;别人喊他们,常没有反应;别人找他们玩时,也常表现出躲避或不予理睬。给人感觉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单独行事。那么,对于我们老师家长,如何能让孩子接受我们,走入他们的国度呢?
平等的地位,共同的兴趣,让他们感觉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关注我们,接受我们,从而主动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
对于一个长时间不停地重复分类排列积木的学生,玩积木成为问题行为。遇到这种情况你如何做?强制拿走积木?我是这样做的,但是结果让我感到很后悔。拿走积木,他很暴躁,甚至攻击我。对于我的行为,他似乎记忆很深刻,对我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每当他玩积木时,我靠近一步都会变得暴躁,迅速从椅子上站起来推我出门,很明显他已把我当成侵犯他的敌人。为了避免对我的敌意越来越强,我便站在一旁看着他玩,然后慢慢缩短我与他的距离。结果,他不在把我拒之门外。后来,我尝试着拿垫子坐在地上并招呼他一起坐。没想到他很爽快 的答应我的邀请。我拿积木在他面前玩,偶尔他会看我的积木并拿起来与他的比一比再放回来。当我不玩积木时,他会抬头看我,这时我叫他的名字,他很快有回应。有一次我要出去时,他表现出急噪的样子,我以为是他怕我站起来会拿他的积木。我又做了几次开门出去的动作,他都表现得很着急而且拉我的腿,把门关上。原来是他不愿意让我走以后我们坐在垫子上玩积木时我碰他的积木他就没有急噪的反应而且常常会抬头看看我。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站着与坐着,强制停止与同他一起玩产生不同的结果。同坐在垫子上给彼此很平等的感觉而且坐着彼此的视线水平差不太多,很容易注意到对方的眼神和动作。再加上和他玩一样的东西,让他很自然的关注我,接受我。
在我们康复中心培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身高相对于老师都是矮的。刚接触他们时,与其交流尽量弯下腰而非俯视他。如果孩子趴着时候,我们最好也能趴下, 便于我们观察他们也让他们注意到我们。孩子喜欢玩什么,即使是问题行为 [除对他人或自己有危险的]我们老师刚接触时,不要急于去矫正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参与到其活动中去,让他们主动地关注接受我们而非被动的执行我们的指令。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刚刚接触孩子时候要做的也是该做的,仅仅靠这些孩子是不会完全接受我们的。上文也提到对于坐在垫子上的我他接受了,但是在其他地方或情景中,我靠近他碰他的积木,依然会表现出不高兴的 样子。 这说明对于我他还未完全接受,需要我以后在不同的场景去观察,去和他互动让一步步接受我。当然我们并不需要一味的去适应他们,完全适应他们只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 一切的中心谁都必须听他的。这样的话,问题行为更不容易被矫正,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能很好的配 合,不利于其自身的康复 与学习。所以说我们在用这些方法时要抓住 时机又要掌握好度数准确地实施它,让这些方法真正的为我们所用,真正的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我们以后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孩子的学习作铺垫。
鞍山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培训中心
实习教师 王晓坤
2008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