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该怎样做
“自闭症”是症状命名,是通过对孩子的种种表现来判断的,至于病因众说纷纭,至今依然是世界一大难题,因此被很多人看作“精神癌症”。一旦孩子被判断为自闭症,带给家庭的灾难近乎是毁灭性的。孩子患孤独症是悲哀的,但是更为悲哀的是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求医、求学、求职,随处遭到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人们不理解的眼光让家长沮丧、逃避、甚至推卸……
自闭症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根据康复水平较高孩子家长的经验,自闭儿的康复水平,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技术水平。面对自闭症,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后家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焦虑、自卑、厌世,面对孩子时情绪失控,伴有狂躁和抑郁。如果不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就不可能有效地面对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康复,家长必须学会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把问题想开,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己的状态就会好,孩子才会好。
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同时,教育训练的方法很重要。自闭儿的教育宗旨是“社会性教育”,家长应做到:
一、想在分分秒秒,教在时时处处。
不分时间、地点,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要填充孩子的时间,不能给他留有空白,家长放弃一分钟,就等于把这一分钟留给了孤独。训练无处不在,训练无时不在。自闭儿注意力短暂,易分散是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他们的特征表现之一。要时刻引导儿童去听、去看、去触摸周围的世界。充分利用桌面活动如穿珠、插片、涂色、辨别、配对、分类等都具有训练注意力的功能,只要充分利用,在训练中要眼疾手快,看到孩子注意力分散了,要马上调整,充分运用语言和身体进行“辅助”。
二、既要齐头并进,又要突出重点。
自闭症孩子存在语言、行为、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障碍,康复训练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既要齐头并进,又要重点突出。
三、分解目标,循序渐近。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小目标,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如听指令的训练,就从最简单的“坐下”、“举手”、“拍手”等指令开始,训练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听”是“说”的前提,丰富孩子的听觉刺激,是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在孩子能掌握一个指令之后,进而给孩子发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连续的指令,让孩子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
四、创造学习机会,设置学习情景。
可以故意安排孩子做某事,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例如穿带粘扣鞋子,家长可以帮他穿上鞋子,然后让孩子自己把粘扣粘好,并对他说“宝宝你真棒!你会粘粘扣了!妈妈真为你高兴。”表情一定要夸张,再加上亲昵动作,这样更有助于激励孩子。
五、语言训练,贯彻始终。
语言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内容,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没有工具,孩子的交际将永远存在障碍,不管孩子是否听懂,都要与他大量讲话,给他讲故事,一句一句地教他实用性交际语言。
(1)对无语言的孩子,先进行唇舌操,口型模仿操训练,发言训练,进而说单词训练,说短句训练,学唱诵简单儿歌。
(2)对有语言的孩子,从多方面进行语言训练,主要有:
a、训练表达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感觉
b、训练提问(问句训练)
c、训练人称代词的使用
d、学习常用量词
e、学习看图说词、造句
f、训练正确应答
g、训练转话、讲述、告状
h、训练连贯性讲述
在语言训练中同时注意纠正孩子的呆板句式,改变孩子刻板的语调,尽量减少孩子的自言自语。
六、惩罚得当,主次分明。
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惩罚要讲原则,讲方法,应该注意:第一,惩罚必须及时,具体,为了哪件事,哪个行为而惩罚他,要让孩子明白因果关系,惩罚要明白。第二,惩罚要安全,注意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不要误伤孩子。 第 三,惩罚不可以是家长自身宣泄情绪的借口。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对自闭儿的表现要理解,不要简单斥责。他们是学而知之,教而知之,不教不知,不学不知。只要教,自闭症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家长切忌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要认为他可能学不会而放弃,一切都要试着去做。你会发现这世上真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