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游戏运动是什么
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都适合哪些游戏运动呢?孤独症孩子的身心特点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孤独症儿童运动时就会发现:①虽然能走,但步行姿态难看;虽然能跑,但跑步姿势很不协调;虽然能跳,但跳动姿势不稳,有的孩子没有跳跃能力。②常常表现出害怕,如怕玩公园的秋千和转椅,经常摔跤、磕碰。③在做早操时表现出手伸不直,踢腿踢不直等,这些都说明他们手脚虽有力量,但力量不够;身体的肌肉虽有张力,却无法控制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张力等现象;身体协调性差。要矫正这种情形,可通过让孩子吊单杆等运动实现,它可以使孩子的手臂完全伸直,。让孩子的上肢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拉伸,刺激孩子在肌肉和韧带拉伸时肌肉张力的感受,使孩子学会对肌肉张力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双手持沙包前平举、侧平举来训练。因为孩子的手中持有沙包,手臂处于负重状态,再保持一个前平举或侧平举的姿势,这时他能感受到沙包的重力反射到手臂肌肉的支撑力。“推小车” 等运动项目也有利于增强孩子手臂的支撑力和肌肉耐力,提高孩子对肌肉力量的有效控制。跑步、蹲起和上下楼梯都有利于发展孩子下肢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下肢协调。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运动训练,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肌肉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孤独症儿童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训练还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注意力,因为运动过程本身就需要注意力的支持。比如“拍皮球”,拍球的过程中,球是运动的,而孩子对活动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有兴趣的东西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再比如“走晃动平衡木”,如果不注意脚下的平衡木,就极易从晃动平衡木上掉下来,自然孩子的注意力会加倍提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会发现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孤独症儿童很多有触觉敏感问题,游泳可以缓解这种问题。在水中,水能给孩子全身充分的触觉刺激,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有着脱敏的作用。不会游泳的孩子带着游泳圈在水中手脚会自然地摆动,有利于孩子手脚灵活度的发展。会游泳或正在学习游泳的孩子,游泳则有利于手脚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于睡眠质量差,甚至晚上根本不睡觉的孩子,游泳在消耗孩子体能的同时让他有疲劳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在水中,孩子通常表现出紧张和兴奋,这时他们的呼吸是急促的,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增进气息的顺畅性,增强孩子呼吸及气息的运用。游泳中的示范、鼓励,以及玩水的各种游戏都能使其放松心情,能充分地刺激孩子的交往意识,感受交往的乐趣。即使不会游泳、带着救生圈玩的孩子,对放松情绪、提高身体素质也有好处,但要注意处理好其初次下水体验,避免产生过分紧张、恐惧的情绪。
做运动时不是枯燥、机械地让孩子完成,运动中孩子与家长间的眼神、家长给孩子的亲切笑容能给他带来动力,当孩子在基本掌握运动技能后,我们还可以将游戏穿插在运动中,将运动项目组合在一起编活动游戏,将运动变成游戏,让孩子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与新奇。
孤独症儿童缺乏想象及感受游戏快乐的体验,他们不懂游戏规则,不知游戏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乐趣,但是我们可以从观察研究入手,找到如何帮助他们感受游戏、喜欢游戏的办法,在互动的游戏中感受快乐并发展想象力。这并不需要有多专业的技巧,关键是用心与孩子互动,比如有时看见孩子鞋上沾满土,就先俯身给孩子掸掸,如此简单的动作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惬意,产生了与大人互动的积极性;相反,若见面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声“我们一起玩吧”,孩子可能连蹦带跳地走开。真心想和孩子玩的心态才可能给孩子带来欢乐,结构完整的游戏未必能让孩子高兴起来,虽然也玩了游戏,但其发展的意义不大。
在游戏中,不同程度的孩子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游戏,同一个游戏对不同程度的孩子作用也不同。发展水平较低的孩子游戏运动可以使他更好地发展模仿能力及对指令的理解和反应;发展程度较高的孩子游戏运动可以拓展他的认知、学习人际互动的技巧。
总之,要让孤独症儿童主动回归社会,首先要让他们有个好的身体、好的心情,其重要的手段就是提供符合儿童天性的、从小都玩的游戏运动,只是在组织方式方法上要稍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