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使命:守护星星的孩子,风雨无阻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孩子,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孤独症(亦称自闭症)儿童。他们是因大脑出现广泛性发育障碍,才让他们成为“星星的孩子”——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正是他们大脑有了这种发育障碍,无法完全康复而需要终身干预。
据了解,最新的数据显示,自闭症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到百分之一,如果一年的新生儿达到5万,其中就有500名自闭症患儿,只是程度或轻或重,表现不一罢了。如此庞大的数据,自闭症儿童的明天在何方?谁又能帮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谁又能拯救那些绝望的家庭?如今,有一群人正用自己微弱的力量,用爱心、耐心和决心牵引着每一颗“星星”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她们就是自闭症特教老师。
课业繁重既当老师又当保姆
一共12个老师,每个老师一天9节课,“一对一单训、感统课、认知课、音乐课……如果个别老师生病或有急事,整个中心的老师就像打仗一样。”特教老师龙丽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是特殊教育,不能像其他幼儿园一样,教师可以自己确定主题统一教授孩子。“孤独症儿童性格不一,病症程度也不一样,特别在单训课时,要根据不同孩子施以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时教孩子认识苹果,说了上千遍孩子才能理解,这样的训练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
赖晓珍是某机构的负责人,也是教师。记者初见她时,她已经是身怀六甲,不久就要当妈妈了。“没有办法,虽然现在没有教学任务,但是可以帮助其他老师做一些准备工作,完成机构的日常事务,这样其他老师就不会那么累。”赖晓珍说。
“不怕孩子闹,就怕孩子没进步!”龙丽告诉记者,这是作为特教教师的她们最大的担忧。龙丽说,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次眼神的关注、一次声音的回应,都能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留意的变化。“两三个星期没有发现进步,我们就得改变教学计划和方法。”
默默忍受被孩子打骂时有发生
“在教学过程中,被孩子掐、咬都是很平常的”。一名老师说,孤独症患儿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倾向。一些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时,会采取打、掐、咬、吐等方式,多半都会让教师猝不及防。
家长无奈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今年5岁的亮亮(化名)乍看起来跟其她孩子没什么区别,但跟他相处一会儿后就会发现,他不会与人沟通。谈起亮亮的病情,亮亮的阿婆满面愁容,亮亮的异状是在一周岁多时被阿婆发现的。
“开始我们都不相信,后来他的爸爸妈妈上网查了自闭症的一些特点,结合亮亮的表现,送到广州专门的医疗机构确诊为孤独症。”亮亮的阿婆告诉记者。
亮亮的阿婆称,患自闭症的孩子离不开人,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就意味着夫妻两人有一个要失去工作,全职照顾孩子,这样就失去一个人的收入。如果孩子进入康复学校,每个月还要支付2500元左右的学费。除此之外,加上孩子的基本生活费,一个自闭症患儿每月要4000余元。
亮亮婆婆说,她接触了不少孤独症儿童的特教老师,都很负责,“他们即当老师又当家长,对孩子很有爱心和耐心。”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好的教师和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非常重要,可以说孩子的希望基本寄托在老师身上。
经过近4年的学习训练,亮亮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与人沟通也很顺畅,如今已经在过渡班进行康复训练,准备进入普通幼儿园开始新的生活。
职业现状:入职一年是个坎
“老师非常难招,往往是新招来一个老师,很难坚持一年的时间,一般都是几个月就做不下去了。”龙丽告诉记者,龙丽从事孤独症特教工作近十年,说起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也是坚持不下去,但看到孩子有进步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于是坚持再坚持,一干就是十年,如今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
“如今招老师最大的困难是怕家长的误会和教师的薪金,一些家长存在消极情绪,对孩子没有信心,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老师,这对孩子康复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老师的教育工作。另外,偏低的收入,也是招不到老师的最大拦路虎。”赖晓玲告诉记者。
老师们提醒,焦急的家长们也应走出偏见和误区,多给老师们理解与鼓励。单靠每天在中心的“一对一”进行单训,远远不及孤独症的孩子每天需要的五个小时以上密集性训练,“生活是孤独症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们要带孩子在生活中进行融入式训练。”而现状是,许多家长甚至都不愿意告诉亲友自己的孩子是个特殊儿童。
专业背景、薪金待遇、工作环境、教学对象等差异,使孤独症教师的稳定性很差。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教师教龄越长认同水平越高,特别是在职业倾注方面,一年及一年以下的认同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