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小童星争拍广告忙出书
记者镜头前的两岁小诗人欲出书,5岁小演员已参加了10多个广告拍摄……家长声称,为孩子塑造一个“明星童年”有何不可?社会各界对此引发争论。
3岁起拍广告,到5岁时已拍摄电视广告超10个?两岁的孩子欲出诗集?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人真事!
21日,在广州市铁路文化宫举行的一场广告童星大赛中,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参加多个广告,甚至电视剧、电影的拍摄,俨然是才艺出众的小童星。记者日前在某少儿出版社编辑办公室得知,家住天河某花园小区的夏一心小妹妹今年才两岁,但已口头创作了40多首小诗。她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出版社请求编辑阿姨给她出书来了……
行家称,最保守估计现在广州市有50000~60000名孩子参加了各类“民办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其中有机会参与各类比赛、影视拍摄工作的孩子可能占其中10%左右。部分少儿出版社编辑说,个别家长也爱子情切,时常会拿着孩子的书稿到出版社来推荐出版。
3岁起拍广告
小模特父母望女多方发展
12月21日,记者在东山口铁路文化宫举行的一场广告童星大赛上认识了新鲜出炉的季军佟昱燕小姑娘。台上奔放热情的劲舞,台下活泼伶俐的口才,小昱燕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3日她在接受专访时,接连在记者镜头前表演了好几个歌舞,纯熟老练的表演风格活脱脱一个小明星。
据小昱燕的“星妈”杨阿姨介绍,她从孩子出生起就当“全职妈妈”陪着孩子。孩子3岁起就入广州市少年宫学舞蹈,其后又参加各类民办艺术学校,学习语言艺术、合唱等课程。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孩子受到不少媒体和影视广告公司的注意,从2001年7月起至今孩子就已经参加拍摄了超过10个的电视媒体或商场导购广告。近一年来,小昱燕更是频频登台成为某些品牌童装的小模特,如本月初她就在番禺某大酒店登台走秀,一下午就换了30多套衣服,成为当天的“主秀模特”。
据记者了解,小昱燕并非特例,行家称,最保守估计现在广州市有50000~60000名孩子参加了各类“民办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其中像佟昱燕一样有机会参与各类比赛、影视拍摄工作的孩子可能占其中10%左右。
广州文华艺术学校负责人周彪先生介绍说,像佟昱燕这样的孩子如今在广州已很常见,他们艺校7岁的男生柴可就拍摄了几个大型广告,而女生江文羽6岁就已是香港电视连续剧《肥猫流浪记》的小主角。据称,这些孩子每每在登台表演前他们的父母都带他们上影楼化妆、拍照,少说要花两三百元。
孩子口述妈妈笔录
瞬间成短诗故事编辑成集
拍电视电影不算奇,两岁多的小人儿也要出版诗集就让记者惊叹不已。日前记者在某出版社采访时获悉,今年才两岁多的夏一心小妹妹颇具“作诗”才能,前几天随着妈妈到出版社请求出诗集。
记者23日晚上在天河某花园小区见到了这位出生于2001年7月11日的“小诗人”。一对冲天炮小辫,一双赶超“小燕子”赵薇的大眼睛,加上一张表情丰富的脸,夏一心小妹妹也活脱脱天生一副“明星相”。家里来了客人,她的兴致也特别浓,不一会儿就扯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又有了……‘小蝌蚪/绿油油,水池塘的水清又清……’妈妈,你赶快给我记下来……”
原来,“小诗人”如今才认识100多个汉字,不过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情感受能力都明显强于同龄人,早在今年初,她就开始口述由妈妈笔录整理出处女作《大石头》,自此一发不可收,陆续口头创作了40多首小诗和几个100多字的小故事。其中较为出色的有《小树叶》:小树叶/像手掌,秋风吹/树叶摇,哗啦啦啦拍手掌……
据她妈妈介绍,一心其实也是一个平常的孩子,只是她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快,加上父母平时经常对她加以引导、鼓励,令她对作诗充满兴趣。目前她已经有部分作品在《现代育儿报》等几家少儿报刊上发表。
一心妈妈说:“原本想为孩子出版诗集,后来编辑告诉我,现在不少家长都盼孩子成名盼出了格,不少人都想走出版社的后门,甚至买书号为自己儿女出书……我一听就觉得出书不太合适了,就想着先往报社投稿吧。”
一心妈妈所言非虚。据记者采访了解,社会上个别家长经济宽裕又对子女期望过高,亲自拿着孩子的书稿去出版社要求审稿出书的例子屡见不鲜。遭拒绝后,个别人甚至不惜从省外出版黑市以18000~25000元购买一个书号再找所谓的“出版工作室”为子女出书,印数以500~2000册为多。
观点
“超前教育”好事还是坏事?
记者采访发现,佟昱燕、夏一心,甚至更多类型的小童星,能歌善舞也好,善于赋诗也好,超常早熟早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缺乏了独具慧眼的父母对他们从小的超前教育、苦心栽培、全力包装,他们也很可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然而正是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超前教育”让儿女成为“童星”。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超常早熟早慧是这些孩子的共有特点,在年轻父母不惜血本培养造就下,他们身心发育或某一方面的才能明显优异于同龄人。社会的日渐宽容也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面对这些超常儿童,社会各界对其父母的教育方法各有褒贬,争论不一。反方认为“伤仲永”的故事有可能一再上演,星妈星爸有把儿女当“摇钱树”之嫌;正方认为“捧杀”之论纯属偏见,让孩子多尝试留下童年美好回忆有何不可?教育专家认为,童星“伤”与“不伤”关键在于家长指引是否得当。
反对方
夸坏了孩子怎么办?
广州市环市东路某少儿杂志社编辑李女士称: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过早成人化,这有很多不妥当。她认为,过早涉足社会商业圈,尽管家长在旁但圈中复杂的氛围还是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这往往是家长无法察觉也无法控制的。再说孩子的辨别能力差,过度夸奖容易产生错觉,会“夸”坏了孩子。
伤仲永还不够经典?
广州市东山区农林小学陈老师也指出:虽然说给孩子多种尝试是好事,但成名容易继续成长难。她说:“伤仲永的故事还不够经典吗?”她认为,少儿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长应当珍惜孩子脑容量激增的阶段潜心学习,而不是急于展示。厚积薄发才是正理!
童星是摇钱树?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周小姐说:我不看好这种小童星。她认为,这些孩子成名的背后折射出不少父母的“虚荣心”。她说:“虽然我不敢说小童星父母都把孩子当摇钱树,但他们把孩子看成是自身的延续,认定孩子成功了就是他们自己成功了,这种心态是很明显的。”
赞成方
孩子是夸不坏的!
日前广州大学教授彭顺生接受采访时说:“幼年成家没问题。孩子是夸不坏的。能夸坏的也只能说明是我们的赏识教育不到家。”他认为,在孩子“成名”“成星”的过程中,家长始终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假如孩子被夸坏了,那只能说明家长的名利观不正确,没有给孩子引导好,而孩子的心理素质也不过关。
继续学就不“伤”了
夏一心妈妈也告诉记者,女儿才两岁可塑性非常强。她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认为孩子的发展可以是多方面的。既然社会的宽容度大了,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就不给自己的孩子创作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呢?她分析说,“伤仲永”之所以“伤”是因为他年纪小小积累不多就离开了学习的岗位,最后导致才华干涸。因此她提倡给孩子创造发挥机会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过早离开学习的阵地。再说,给孩子留下多彩的童年记忆有何不妥?
孩子不是摇钱树!
昱燕父母齐声告诉记者:“我们培养孩子绝对不是为钱,主要是想给孩子机会,尽父母之能给她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说,昱燕每月的学费少说也得1000多元,参加各种拍摄和比赛需要的“行头”更是不计其数。昱燕妈妈透露:“昱燕光现在能穿的鞋子就有40多双了……”但昱燕拍一个广告所得最多不过1000元。所以,昱燕爸爸说:“把孩子当摇钱树?那根本不可能。”广州星天影视广告公司周先生也表示,说孩子们拍广告父母赚钱“绝对不可能”,“儿童演员多数是群众演员,一个广告才得200~1000元”。
别让孩子活得太累了
近些年来,教育界和家长们日渐形成一个共识:孩子们活得太累了!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下,不少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各种文艺训练:弹琴、唱歌、舞蹈、书法等等。到了上学阶段,学习负担更加繁重,每天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假日,没有自由。
要不要把小孩子搞那么累?答案是显然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起点,应该是最幸福、最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的时光。这个时候的少年儿童最关键的事情应是身心健康地成长,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亲近阳光、白云和流水,感受大自然。
有太多的家长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安排好将来的人生道路:把儿子培养成音乐家、把女儿训练成舞蹈家等等。其实,弹琴、跳舞等形式只是孩子玩乐时的助兴而已,那种抱着强烈功利目的的艺术训练不但会过早地让孩子背上包袱,还会使他们对单调的生活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失去对所谓艺术的兴趣。其严重者,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贻害终身。
笔者并非反对任何有目的的早期艺术培养,只是要适时、恰当,要因材施教,注意把握好“度”。“拔苗助长”的教训已传诫千年,希望家长们不要对类似做法自以为是。相信一段健康愉快的成长记忆,将是孩子们今后自信乐观地接受人生挑战的内心之盾。
《广州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