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使的孩子”回到人间 记芝罘区辅读学校
核心提示: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大都患有自闭症、脑瘫、先天愚型,这是一种伴随终身的先天性发育障碍疾病,发病原因迄今不明,没有可医治的药物;这里有一群特别的老师,被家长和孩子们称作“天使的老师”,他们传授给孩子们的康复教育是缓解病情的惟一途径,他们没有作为教师的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奢求,却有着一份用无私汗水换取奇迹的执着。
让“天使的孩子”回到人间
——记芝罘区辅读学校



胶东在线网9月8日讯(记者 贾楚航) 港城繁华的南大街附近,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脑瘫、自闭症、先天愚型、多动症、有的甚至集多种残疾于一身。这些特殊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再多喧嚣繁华,在他们眼里都是死水一潭。春去秋来,陪伴他们吃喝拉撒的,是一群默默奉献的老师。作为老师,他们永远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但正是这些老师,承担起“慈父慈母”的角色,为帮助一个个“天使的孩子”回到人间,无怨无悔,奉献着自己的爱与青春。
天使有泪,泪水饱含爱的奇迹
9月2日,芝罘区辅读学校。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二天,家住芝罘区的鲍女士将自己绣了两个月的十字绣送到学校,交到校长王淑荣手上,眼含热泪说:“孩子能碰上这样好的学校和老师,是俺全家一辈子的福气啊……”
鲍女士的女儿王佳16岁,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是该校一名6年级学生。7月份的一个周末,王佳在家里不小心摔断胳膊,得知消息,王淑荣校长亲自到医院去看望她,给王佳带去好吃的好玩的,像每一个妈妈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跑前跑后联系医生,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自闭症儿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一切包括父母亲情,他们都以冷漠、冷酷来回应。有一次,鲍女士因接受不了现实,曾抱着女儿嚎啕大哭道“孩子,妈妈真想抱着你去跳海”,王佳回应她:“妈妈你自己跳吧,我还没活够。”让鲍女士倒抽一口凉气。但是这次,王佳在医院里拉着校长王淑荣的手哭了,那泪水,是来自一个孩子心底最纯净自然毫无杂质的泪。
出院回家后正好放暑假,鲍女士说,女儿几乎每天都哭着要上学,并自言自语“开学了,我想王校长,看到王校长应该怎么说呢?”还自顾自作出数种表情来模拟,那样子,看了让人揪心不已。
女儿对学校的深情留恋,妈妈一针一线都仔细绣在了十字绣里。9月2日,开学后第二天,鲍女士把千针万线绣好的十字绣裱好,送到了辅读学校,王淑荣又惊又喜,眼眶湿润,这沉甸甸的十字绣所承载的,是多少个家长无助时的最后期待啊。
第二天,9月3日,是王淑荣任教辅读学校校长一周年纪念日。而在辅读学校这个特殊的教师岗位上,有的老师,已经坚守了22年。想想未来,回首昨日,王淑荣内心百感交集。
无尽爱怜,快乐生存就有希望
2007年9月3日,王淑荣从普校调到辅读学校任校长。第一天到学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副情景:课堂上,老师在讲课,孩子在下面满地乱串,有的搬着桌子凳子到处走动,有的攀爬窗台有的嗷嗷喊叫……太乱了,习惯了普校的井然有序,王淑荣接受不了这样一种现实,她想打退堂鼓。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想到他们也曾给家人带来很多快乐和期望,最后却只剩悲伤和失望,作为一个母亲,母爱的力量在王淑荣心里迸发了。她决定,一定要为这些智障孩子做点什么,让折翅的天使,回到人间。
对智障孩子来说,有什么样的理想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理、独立,能够在父母逝去时生存下去的能力。王淑荣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让孩子快乐起来,让他们也有幸福的感觉;将学校现有的康复器材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孩子们尽最大可能去康复;帮助、引导孩子认识、感受这个世界,融入社会,希望以后走上社会时他们不再受歧视。
在她的倡导鼓励下,去年冬天,孩子们第一次走进了超市,在外人异样的眼光里,学会了购物,有了等价购物等概念。这也是辅读学校建校20多年来,首次开设学生实践课。王淑荣说,还记得第一次带领孩子们去大润发时,人们投来的目光里仿佛看到了外星人。当时有很多孩子是第一次逛超市,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家长从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咋一到了如此新奇的世界,孩子们都乐疯了。他们疯狂地、漫无目的地将五花八门的商品往车筐里塞,被告知要结账才能离开时,满满一车商品,孩子们拿出了1块钱……这一切,没有引来嘲笑,有的,只是无限爱怜。
随着实践课的增加,渐渐地,这些曾经不认识数字、不知道如何乘坐电梯、没有等价交换观念的孩子们,可以自己顺利到特定区域选择要买的商品了。而市区多数商场超市,也已经熟悉了这群特殊的顾客,会耐心细致地给他们提供需要的帮助和服务。个别家长也慢慢打开心结,增加了勇气,开始带着自己特殊的孩子出入公共场合,也会在学校组织活动时踊跃参加,甚至帮助老师主动照顾起其他孩子。
这些孩子的童年,已经失去了太多色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更多关爱和疼爱?不仅是王淑荣,辅读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几乎都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无私爱怜。
慈父慈母,你的成长就是欣慰
辅读学校共分一至九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两名班主任,他们从早晨7点到校,一直到下午放学,都一直呆在教室,没有普校老师正常的午休时间,包括午饭,他们都与学生们在一起。
坚持忙碌一天不得休息不说,午饭往往是最繁闹的时刻,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考验。孩子们自制力非常差,你哭我也哭,你闹我也闹,往往哄好了这个,那个又开始哭闹。有的学生,从老师碗里抓一把饭菜到自己碗里,再从自己碗里抓一把到老师碗里……老师们就在这样的交响曲中,进行自己的午餐。
尽管如此,老师们都无怨无悔,用自己的付出给孩子们更多关爱,是他们唯一追求的。曹庆山是辅读学校为数不多的男老师之一。他与搭档一位女老师同为六年级班主任,是典型的慈父慈母。他俩所在班里有个男生患病严重,每次发病时都有严重的自残行为,有时用拳头狠击头部,有时干脆用头朝墙上、地上猛撞,看得人胆战心惊。每当这时,曹庆山为了帮助孩子减轻痛苦,都会紧紧抱住他,有时将自己的胳膊伸出来,任凭学生撕咬。曹庆山说,身体上的伤可以忍受,更疼的是心理上无能为力时的折磨,因为都是自己的孩子。
市区一位自闭症小女孩,10岁了,跟着单身妈妈一起过。小女孩长这么大,只吃方便面,每天都需要人抱着。春节前,妈妈将她送到辅读学校,班主任唐海玲天天将她抱在怀里,眼看孩子吃方便面吃得骨瘦如柴,唐海玲变着法子给她一点点改变饮食,不畏繁琐不畏辛劳,慢慢地,半年多过去了,现在,见不到方便面,孩子不再嗷嗷大哭,可以正常饮食了,体重也慢慢增加。孩子妈妈感激得泪如泉涌。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今年端午节,这位单身妈妈为辅读学校每一位老师同学都送来了粽子和鸡蛋。
在刺绣班,怀孕5个月的老师郝晓红挺着隆起的肚子混在面无表情的学生堆里,甚是扎眼。她认真地看着学生们穿过一针一线,偶尔指点一下,没有丝毫倦意。郝晓红在辅读学校从事特教已经4年,她说:“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乐趣”。
无数个白天黑夜,无尽的辛勤付出,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功绩,但这些智障孩子们,给了辅读学校每一位老师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孩子们能够自己大小便了,学会穿衣服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懂得关心别人了……对他们来说,都是无限欣慰。
纯真可爱,小天使带来别样骄傲
“虽然有智力障碍,但在我眼里,他们每个人都是纯真的天使,像一张白纸,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辅读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告诉记者。
在刺绣班,刚进门,陕西来的男生李兴便热情地拉着我们介绍起来:“这个是我绣的,那个也是我绣的,这是福娃,我爱福娃”。抬头看到王淑荣站在一边,这个自闭症小男孩一把抱住王淑荣“我要跟校长合个影!”问及为什么要与校长合影,李兴大声喊道“我爱校长!”
永远没有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但这里的老师,有自己别样骄傲的时刻。学校一位姓孙的男生毕业后,有一天买了西瓜回校看望老师,中午老师留他在食堂吃饭,这位男生骄傲地拒绝道:“学校培养了我,我怎么还能回来免费吃学校的饭呢?”
一位姓曲的女生毕业后,又到职业学校学会了做面点。一天,她回校看望弟弟妹妹,带来了自己做的点心,给师生带来很多惊喜。
还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在辅读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一学期掌握了普校学生三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被送到正常的普通小学后,成绩竟然还不错。
……这些对正常孩子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辅读学校这些智障孩子们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或许,这些成就,在普通学校老师眼里微不足道,但辅读学校老师来说,却是他们莫大的骄傲和欣慰。日复一日,他们坚持着,期盼着,用爱心,温暖着一颗颗枯萎的花儿,从不拒绝,从无怨言。
新学期开始,辅读学校一下子来了24名新生,而往年一般只有10个左右的新生报道,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课桌都需要临时从仓库调配。老师们虽然忙坏了,但都感到很欣慰,说明这一年的改革有了成效,让社会上越来越多智障孩子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一名远在甘肃的自闭症儿童的爷爷从网上查到辅读学校的信息 ,在开学报道前一天,千里迢迢来到烟台,将孙子交到了老师们的手上……
桃村来的一个小男孩脑瘫,9岁了不会擦屁股,开学那天,爸爸妈妈奶奶三人将他送到学校,得知学校同意接收,三双暗淡无光的眼神写满了无尽感激。而老师们,则在“传道授业”之余,承担起给孩子把尿擦洗屁股的担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关爱疼爱这些孩子呢?”是辅读学校老师最常说的。
在辅读学校会议室的墙壁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请不要记住我的名字和形象,但是要记住我所干的事业。一个人人都有爱心和社会责任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
特殊的园丁们,用特殊的爱撑起了多彩的天空,采访期间,记者时常被一些场面所打动,师生之间的一眸对视、一次牵手、一个拥抱,没有华丽的表演,却都是一些最真实的感动。第2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网在此为天下的老师们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由衷地说一句,“老师,您幸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