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自己~艺术治疗,协助早疗儿复建
2006/11/19 23:35 记者:记者吴峙嵩/高雄报导
针对发展迟缓儿、脑性麻痹儿、自闭症儿及过动儿等人际互动有困难的小朋友,高医引进艺术治疗模式,透过精神科及复健科共同合作,推出10周的「儿童绘画与游戏团体」,希望从游戏中加入职能复健内容,协助他们正常表达情绪。
高医精神科艺术治疗师张梅地表示,早疗对象包含发展迟缓儿童、障碍幼儿、生理状况危险群幼儿及环境危险群幼儿等。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0至6岁幼儿有发展迟缓问题者,约总人口的6%至8%,亦即台湾约有11至15万名幼儿,有发展迟缓的问题。若以每年20万的出生人口统计,则台湾每年约有1万3000名新生儿,可能有发展迟缓的问题。
有鉴于此,高医院方针对需要早期疗育的孩童,提供更多元化及完善的疗育选择,自今年8月起,由复健科与精神科共同合作,成立儿童绘画与游戏团体,融合职能治疗与艺术治疗,以期建立更完善的疗育模式。
复健科职能治疗师杨秀菁也说,这项跨科别的合作方式,特点在艺术治疗中,加入职能复健的训练。例如撕贴画游戏、指画游戏、黏土游戏,从游戏中融入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学习接触不同种类的感觉刺激,降低其触觉防御。
张梅地强调,艺术治疗不会对小朋友创作的作品,做出任何评价,这不是艺术治疗主要目的。重点在于透过自由媒材,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及想象力,慢慢学习如何与别人互动相处。
当然,透过艺术治疗了解身心障碍小朋友,认知发展可能出现的症结。例如8、9岁的儿童,仍只是随手涂鸦,还画不出人形模样,即必须考虑发展迟缓。或者总是少画脸部某个五官,怀疑是否有情绪问题。但杨梅地也认为,不能单凭一张图画就判断发展迟缓,不够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