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爱”探索试验孤独症患者终身教育问题
(中国江苏网消息)
继去年成功举办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国际论坛后,昨天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在钟楼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开设为期4天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培训班。在“孤独”与“社会”间连线的话题,除了本地的家长和老师,还吸引了来自上海、安徽、湖北、浙江、广西等地的近百位家长和老师。“天爱”的校长杨建军表示,要探索试验孤独患者的终身教育问题。
“罗意妈妈”尚瑶也再次来到常州,去年1月,这位上过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的明星妈妈曾在“天爱”作了一次专题讲座(本报去年1月3日曾作报道)。不过这次,她不再讲课,而是为听课来的。讲课的老师是尚瑶的“偶像”――甄岳来女士。
甄岳来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作为中国第一代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代表,她长期从事孤独症教育研究。最让孤独症儿童家长羡慕的是,甄老师的女儿已经从大学毕业,并且顺利工作。100多位家长和老师,也是冲着这点不远千里来到常州的。
融入健全人的世界,融入社会,是残疾人康复的目标,对于孤独症患者而言,要做到这一点要比其他残障儿童更困难。但是在“天爱”的108个孩子中,已经有7个孩子走进了普通幼儿园,还有8个孩子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和‘天爱’的一流社会环境相比,自己以前就是个光杆司令。”甄岳来表示,有政府参与的“天爱”融合教育让她觉得“很震撼”,“融合教育不是特指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而是包括了与家庭和社会融合,也是培养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的必经之路。”
对于甄岳来的观点,杨建军也很赞同。“学校的年龄最大的孩子已经15岁了,这些孩子就已经过了进学校融合的阶段,必须要为这部分孩子的康复作出调整。有些孩子通过康复训练可以走进普通学校,而有些程度比较重的就必须想办法找到别方法融入社会。”
探索孤独患者的终身教育,杨建军也已经在“天爱”开始了一些试验。去年6月,他吸取了美国专家的建议,在学校开始进行学龄期、学龄后期教育实践。“今后1到2年里,我们还还准备开设职业教育部。”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大胆的想法――要在“天爱”搬家后建起一个康复农场,让有一定技能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劳动变成一个社会人。(姚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