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自闭童家长 内心「自我歧视」
【本报讯】(记者 覃卓嘉)除对内地生的关注外,是次中大心理学系毕业生亦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做出了深入探讨,包括自闭儿童的家长心理健康、单亲父母的情绪问题及内地新移民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其中上述针对自闭儿童家长的心理研究指出,近7成受访家长因子女的自闭症而「自我歧视」,并有伤心、远离人群等负面情绪;52%家长自感有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患病子女。
子女遭指责感自尊心受挫
中大心理学系三年级生郭芷盈负责自闭儿童的家长心理健康研究,她在过去近1年内,成功问卷访问了188位有自闭症子女的家长。调查发现,受访者中66%家长认为自己因拥有自闭症子女而受到他人标签、疏远、责备及轻视;67%的人更将这种外界歧视转换为「自我歧视」,负面评价自己、远离人群、或生成其他情绪问题。
提供援助机构不足10间
在调查中,52%的受访家长自感有心理健康问题,如感到压力、精神紧张或难以放松等。郭芷盈举例说,曾有接触个案,一位家长与其儿子乘搭地铁,自闭的小孩因不懂与人沟通,直接伸手摸一位陌生人的衣衫遭来他人大声指责,其家长自尊心亦大受打击,「若家长发觉无力控制患病子女情绪,亦会加深他们自我歧视,最终亦会牵连孩子的心理健康」。
郭芷盈又指,家长要减低「自我歧视」的情绪负担,现时的专业支持远有不足。她发现本港有提供对自闭患者的支持服务之非政府机构约30间,其中不足10间有对家长提供帮助,而实际上又仅有5%家长真正接受相关帮助,「社会关注度不高、提供的服务资源不足够,真正受到帮助的人数比例又低,均给这部分家长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另外,该系应届毕业生甘惠妍、谢定怡亦分别就「本地及内地新移民青少年对生活满意程度分别」,及「影响单亲妈妈情绪健康」主题做了研究。她们在论文中均分别详细分析了新移民青少年、单亲妈妈两个族群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及因此对其心理的影响等,旨在唤起社会对相关人士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