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汽油 多动 行为异常 原是自闭“共患病”
记者跟踪时间跨度两个月 终解密“汽油男孩”异常行为根源
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周昆)一个穿着干净、眉清目秀的男孩,毫无目的的在人流中蹦蹦跳跳,任由车辆飞速从身边驶过,即便是车辆不小心挂擦到自己也毫无感觉;在一处停车场,他非常熟练地打开一辆摩托车的油箱盖,将嘴巴放在盖口,大口地吸着油箱里的汽油味;在一个大型超市里,这个男孩跑到食品柜台,抓了一把点心后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飞快跑开;在一间快餐店,他抢过一名顾客的冰激凌,一面往嘴里塞,一面消失在夜市的人流当中……,今年9月份,记者无意中发现了正趴在摩托车上“喝汽油”的这名男孩,然后是时间跨度长达两个月对他的跟踪,因为男孩行动不定,期间导致了5次跟踪的失败。昨天晚上11点,经过近3个小时的“僵持”,记者终于到了这名男孩的家。
【男孩旁若无人喝汽油】
今年9月13日晚上7点多,记者路过东山路与延安路路口处时,无意中发现一名背着书包的男孩子正趴在一辆摩托车上,时而抬起头来深呼吸,然后又把头埋到摩托车的油箱上。走进一看,记者大吃一惊,这名男孩子的嘴边全是汽油,而且一股很浓的汽油味从他的嘴里冒了出来。男孩看见记者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愣了一小会后旁若无人的继续享受着汽油的“美味”。大约过了十分钟后,男孩关上摩托车的汽油盖,蹦蹦跳跳的在旁边的菜市场中转悠,几分钟后,又疾步跑回摩托车旁,熟练地打开油箱闻了起来,并且发出感觉是很满足的呼吸声。当晚,这名男孩一直到十点多才离开,记者想要跟着他,他已经对记者有所察觉,左转右转飞快的消失在夜色中。
【多次光顾 已经超市“明星”】
9月20晚上,记者再次在上次的地点遇到了这名男孩,他依旧在摩托车前转。8点多,他小跑着到了延安路老年公园,在里面的健身器械上翻了个筋斗后往旁边的一家超市跑去。男孩径直跑到食品柜台,抓了一把点心往口袋里一塞,迅速的跑开,而超市里不管营业员或者顾客,都对刚才的那一幕目瞪口呆。男孩跑出超市后几口就把点心塞进了嘴里,然后又回到超市,不过这次超市的营业员已经有了防备,没等他靠近就把他赶了出去。9月21日晚,这名男孩又跑到了位于延安二路的一家快餐店,抢过一名顾客的冰激凌后一面吃着一面跑开,店里的顾客们同样都张大嘴巴看着这一幕。记者事后采访得知,这名男孩隔三岔五的就来来光临一次,每次都会“满载”着跑开。
【3小时跟踪终见父亲】
从9月13日第一次见到这名行为奇怪的男孩子起,截止到昨日,这期间记者与他进行了六次“藏猫猫”,先前五次都因他的行动不定而跟踪失败。昨晚8点半,这名男孩再次出现在延安路的停车场,可能是已经享受完了“美味”,这名男孩开始了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无目的“神溜”,在方圆差不多一公里的范围内时而飞奔,时而站在路中间不动,任凭汽车怎么按喇叭都毫无反应。差不多10点多,他在延安路坐上了4公交车,并在南京路下车。记者原本以为他家就在附近,没想到他又跑到马路中间站着不动,然后突然往一处公交站跑去,又换乘了221路,这种无目的的行为吧记者搞得晕头转向。车上记者与他同坐在一个双人座位上,并在伊春路下车。一通“神溜”后,大约晚上11点,男孩终于上了一座居民楼并走进家门。在跨越了两个月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记者终于见到了男孩的父亲。
【自闭症引发“共患病”】
记者采访孩子的父亲时得知,男孩今年11岁,从上幼儿园起就发现行为不正常,不喜欢说话。2007年在北京一家医院诊断为自闭症,2007年下半年突然发现他喜欢上了汽油的味道。据父亲介绍,他的智商不低,但是别人说话他听不进去,但是对数字特别敏感,记电话号码很快,但是经过很多医院的诊断后,都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所以也就放任他了。记者今天就孩子的行为走采访了市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赵炜。她介绍,这个孩子是典型的自闭症表现,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这个孩子同时伴有多动、行为异常、而且还对汽油的气味特别感兴趣等问题,这在医学上称为“共患病”,也就是说,是自闭症病情的一种延伸发和发展。赵医生说,自闭症是一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解决的病情,目前能做的只能是“指令式训练”,不过这个孩子现在已经11岁,已经大大超过了治疗年龄,所以目前治疗起来肯定会比较困难,作为家长,只能在医生的建议下带着极大的耐心慢慢引导。
【自闭症必须早治疗】
“发现孩子自闭症状后,应该尽早地送到康复机构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纠正是让患儿接近正常人群的有效途径。”赵医生说道。根据青岛市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本市约有自闭症患儿1000余人。对于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即智力正常的孩子,可采用上午进幼儿园、下午康复训练的方式,对于低功能儿童,则需要采用先康复再进幼儿园的方式。如果错过1-3岁的黄金治疗期,那以后的治疗会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