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孩子不再自闭
自闭症家长的忧虑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每天奔波劳碌,艰辛地带领着孩子进行训练,看到“前辈”(大龄自闭症孩子)并不乐观的状态,吓得赶紧去别的机构,或者听到某某孩子某某机构训练几个月,能上厕所了,于是从这个机构又跳到另一个机构,但训练后又发现孩子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每个机构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是用强化物的形式,让孩子学会发音、串珠子、安坐,认知一些简单的日常知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眼看与正常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家长们从茫然变成失望。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怎样才算正常?博林教育中心负责人尤晓阳先生告诉记者:“孩子自闭症的核心就是自闭,会安坐、会自理、会串珠子并不表示孩子就不自闭。采用训练动物的教养方法,把孩子当做狗、海狮一样训练,是不能教出像正常小孩那样的。”
自闭症孩子缘何自闭
自闭症孩子之所以自闭,是由于孩子喜欢自我沉迷,极少关注身边的各种信息,对外界事物难以产生兴趣。例如,普通人走在小巷里,突然一滴水滴在手上,通常会摸一摸,抬头看一看,还会闻一闻,会想:这是什么水?是脏的吗?是空调水?但自闭症孩子大多是没有反应,他们感觉到有东西滴在手上,但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办。由于长期习惯于对广泛信息的关注与处理,自闭孩子错过了认知、学习身边知识技能的机会。长此以往,就表现出认知智力低下、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的症状。随着孩子长大,他的发展就会越来越滞后,与同龄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而,解决自闭症孩子对身边信息关注的问题,成为了核心问题。
记者从博林教育中心了解到,针对信息关注的教育,该中心研究出了一套有关动机构建教育体系的理论与计划。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孩子经过信息关注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对身边信息的关注处理度会明显提高。比如,门开了,他会抬头看看是谁;突然一声响声,他会循声看看发生什么事;当孩子在专注自己的活动时提问他,他能给予相应的回复。好奇心增强,兴趣爱好越来越广,这即意味着打开了自闭症孩子紧闭的大门。
如何判断自闭孩子的进步
据尤先生介绍,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与人交往障碍。由于自闭孩子缺乏交往体验,对人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因此会表现出不会关心别人,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不会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等种种问题。尤先生说,判断自闭症孩子的进步,可从孩子与人交往的频率与质量提升来衡量,通常自闭症孩子会有两大进步表现:
第一,常态环境下,孩子与人交往的频率增多。自闭症孩子对别人问的话,很少或催促才会作回应。得到改善的自闭症孩子,在没有强化物引诱的情况下,能主动自觉地交流,回应变快变多。有些虽然没有语言,但以行动回应频率增多,同时主动发起的交往增多,或表达意愿、分享式语言及行为、眼神交流等频率比以前增多。
第二,常态环境下,孩子与人交往的质量提高。在传统机构训练中,孩子学会的一般是链接性语言,而并未理解问题的含义。例如问“你几岁啦?”孩子答“我4岁了”,但改问“你多大了?”他便回答不出来,这表示自闭症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孩子交流具有思维性,例如说“我讨厌你!”“这是什么?”“怎么啦?”“你看这只小狗好漂亮啊!”等与此相似的分享式语言,甚至顶嘴、命令或恐吓别人的自主性语言,而不是纯粹塑造行为的链接性语言。
此外,在常态下回应的速度变快、趋于正常,交往的主动性增强,交流技巧提高,这些都是与人交往质量提高的表现。孩子维持交往的调控水平提高,就能主动地表达,甚至表达出创造性的语言。比如,孩子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去主动讨好别人,会说出“你是我最好的老师,我爱你!”这样的语句。
“一般来说,自闭症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作出反应,其他信息就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在博林教育中心的孩子则有明显的改善,在他专注于某一活动时,他会关注并处理身边信息,你可以与之交流。随着教育时间延伸,这一行为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自然并常态表现。”尤先生跟记者说。
自闭症教育需走出误区
尤先生强调,传统训练中,一般是孩子神情木然地坐在椅子上,乖乖地执行老师的各种指令,表面看与老师配合很好,但是在课余时孩子与人的交流完全没有课上的回应速度。这是因为这种课上,孩子听从老师的指令是由于强化物的诱惑,或者是已经知道必须屈服于老师的严厉而进行被动听令,不是常态下进行的交往。而且,孩子的行为通常都是一些缺乏思维的链接反应,虽然频率高,但质量非常低。这是有效交流的假象,所以通常课后常态的交往中,孩子除了有限的需求表达,几乎没有别的主动语言,出现分享语言、评述性语言也就更少。过分强调常规、用强化物引诱孩子反应,会使孩子积压情绪,对人际交往反感。尤先生指出,这是错误的教育目标,错误的教育方法训练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自闭症教育需走回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成效。
自闭症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家长教育方向不当也#p#分页标题#e#会造成孩子自闭的恶化。尤先生强调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不再自闭,不是训练孩子对视,不是训练孩子听指令,孩子会‘穿珠子’,会拍一百下球,孩子能毫无意义地看着你,并不代表孩子的自闭症减轻甚至好了。只有在常态环境下,通过孩子与人交往的频率、质量发生正向改变,孩子对身边千变万化的信息进行关注处理,才是让孩子自闭症减轻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