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障儿童“同桌”,如何?
本报记者 汤浪/文 柳影洲/图
专职心理教师在为特殊学生做义务心理辅导,这些孩子同样笑得天真可爱。(资料图片)
放学前,小学生小雅上次语文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看到自己得了86分,她挺高兴。可实际上,整张试卷上的答案文不对题,作文完全空白——
“分数是个鼓励,因为小雅这次将所有答案都写在了答题要求的横线之上,而不是当中或者下面,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林老师说。只是小雅并不知道。
老师对小雅的智力问题心知肚明,小雅家长明白却不愿面对。于是,特殊教育就以随班就读这一特殊形式摆上了教育的舞台。
对于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家长、老师是什么看法?《宝安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已经推出,到2013年,宝安的特殊教育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记者做了一番探访。
家长 赞多于弹 选择性支持
精神疾病儿童是否“安全”
“他还小,也懂得感情,甚至某些方面还很敏感,我不希望把他送到特殊学校去。”说到随班就读,家住西乡的黄女士显得很激动。儿子刚刚过完11岁的生日,他有一定的智力障碍。
以前在老家,黄女士也曾想过要将孩子送去特殊学校,但是当看到学校里那些患病较重的孩子的时候,儿子始终抓住她的手不肯放松,满脸恐惧。想到这些,黄女士就打消送孩子去特殊学校学习的想法。
“我不认为那里能教会我孩子什么东西,相反是在对他做某些消极的区分,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黄女士说,由于同校方和老师沟通较好,目前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情况还不错。她只希望儿子能拥有一个与正常孩子相似的童年,并不苛求他能学会太多。
“随班就读会不会对我们正常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啊?”谈起与特殊学生同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在电话里这样表述自己的看法。
他强调自己并非歧视残疾人,相反如果自己的近邻或者周围有残疾人,他会很乐意提供帮助,同时也时常教导女儿要学会关心和照顾残疾人。
这位家长认为,残疾人当中,尤其是精神、智力患有特定疾病的特殊人群,孩子们与他们呆在一起是有一定危险的,例如严重的自闭症患者。
“有部分特殊的孩子可能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担心他们发病会严重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甚至是造成伤害。”这位家长说,在正常的班级里有几个特殊学生的话,或许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问题上,他是持怀疑态度的。
采访中,大部分被采访家长对于接纳肢体残疾的学生随班就读上持支持态度,而对于患有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特殊学生,部分家长的态度并不积极。
专家 残障儿童“帮”孩子学会爱
残障儿童普遍有些自卑
流塘小学里有多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又以自闭症患者居多。为了教育、保护、打开这些孩子的心灵之窗,学校做了诸多教学之外的工作,例如家长、义工帮扶、学生干部帮助等形式。同时,该校的家长委员会还成立了爱心服务站,在课间、集体活动、课堂上陪伴孩子,对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
在西乡黄田小学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该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大致可分为身体残缺、智商较低、多动症和自闭症等四种类型。
从最初接纳特殊学生开始,学校就坚持开展“爱心感恩”教育,要学生们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帮助等,对于残疾学生班主任会主动安排班上同学轮流对其进行帮助。同时,任课老师还会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给特殊学生,并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让这些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己被过分特殊化。
黄田小学还将从老师的上课备课、作业布置、教学方法、目标等多方面为特殊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同时,学校还会为特殊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并聘请专门的特教专家定期为有特殊儿童班级的老师进行培训。
针对采访中部分普通学生家长的疑问,该校负责人介绍说,学校在接纳特殊学生入校前会对其进行一定的甄别,确保其能很好地融合到班集体当中,同时每个班级将最多有一名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
“随班就读能使残障学生得到团体的接纳,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有加强作用。”宝安区家庭教育专家黄沧海教授认为,残障儿童普遍有一定自卑感,而随班就读能帮助其克服残障,融入社会,是件大好事。
对于采访中部分家长的担心,黄教授认为残障儿童所在的班级首要培养的就是爱心与关怀。因此,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们将学会怎样相互帮助,共同关心、友爱互助等实质的人生课程。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带来的并不是包袱,而是学生学习自我培养的可贵的教育资源。
同时,随班就读并不是简单地推卸包袱,他建议应该更阳光地处理残障儿童的相关信息——将孩子的病情、程度、家长观察到的细节状况都告知学校与老师。使得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理念、方式、策略等方面完全统一,这样才能真正与学校联手,有效地进行教育。
残障儿童所在的班级首要培养的就是爱心与关怀。因此,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们将学会怎样相互帮助,共同关心、友爱互助等实质的人生课程。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带来的并不是包袱,而是学生学习自我培养的可贵的教育资源。
——宝安区家庭教育专家黄沧海教授
相关新闻#p#分页标题#e#
《宝安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指出
优化深化特殊教育
据悉,在全区普通中小学中,每年约100名轻度残障儿童通过随班就读方式接受义务教育,这些学生目前共分布在54个学校里,其中相对集中的学校有文汇中学、流塘小学、黄田小学、滨海小学等15所学校。还有部分残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及康复训练。
记者在《宝安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文件上看到,特殊教育工作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规划中表示,到2013年,宝安区常住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
同时,宝安区还将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将会不断改善,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宝安福利中心分教点2013年将达到6个以上教学;2010年,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再增设一个班,到2013年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率将达80%;同时,2013年,宝安区面向成年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将达50%;同年,从事特殊教育的小学、初中教师均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为了给残障儿童创造更好的就读环境,宝安区在未来几年内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引进优秀师资,调整和充实特殊教育师资结构,形成一支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对于承担残障儿童、少年教育具体任务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或经济补贴,在各类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
“要有更多的学校开展特殊教育,更方便残障儿童入学。”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但公办学校要为残障儿童敞开大门,他们还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特殊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民办中小学转为特殊学校或开设特殊教育班,为更多的残障儿童找到自己的“同桌”。
■本报记者 汤浪/文 柳影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