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大型感统训练室见闻
半年前,小聪聪不愿说话,走路不稳,反应迟缓。父母曾带着她到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被医生诊断为“轻度孤独症”。在接受感统训练半年后,孩子会跑、会笑,逐渐走出了孤独的阴影,母亲为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记者 段成秀 通讯员 赵媛媛)
骑在平衡踩踏车上行走,又在海洋球池里嬉戏……一帮特殊儿童在感统训练室乐而忘返。日前,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新建的200平方米的大型感统训练室正式启用。该感统训练室室内配备了平衡触觉板、平衡步道、手摇平衡旋转盘、波波床、双人平衡踩踏车等设备。
感统训练室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做感官训练的聪聪。据聪聪妈妈介绍,聪聪接受感统训练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爱笑了。此外,能自己穿衣,走路也正常了;学习上,也能较熟练地背诵、读书、写字。
10岁的聪聪患有孤独症,开始连走路都不会,自己和丈夫千辛万苦到处求医治病,为了女儿,她已放弃了工作。今年4月,孩子在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接受了感统训练,有了很大的改变,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希望和信心。这位母亲表示说:“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女儿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聪聪面带微笑,依偎在妈妈身旁。
据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杨福荣介绍:“与普通孩子不同,这里的儿童在感觉统合方面有缺陷,即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能力不足。但是经过训练,这些不良的习惯或情绪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综合的的矫正感觉动作落后的方法。该理论认为大部分学习技能的发展如语言、认知、注意、记忆等都必须依赖于多种感觉输人能力的发展。无论哪一种感觉、哪一种能力未发展,或者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统合不良,都会对其他高级认知技能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为孩子提供各种感觉输入,鼓励孩子对该感觉作出适应性反应,以改善大脑对该感觉的加工和组织能力。有利于增进神经系统的成熟,改善大脑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改善身体协调能力、调整不良心态及情绪行为、促进语言发展的目的。”
学校建校一年多以来,为寻求不同的训练方法打造康复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康复设备。今年上半年学校配备了整套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并建设了这间200平方米的大型感统训练室。杨校长说:“感觉统合训练无论是对正常的儿童还是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发育障碍儿童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运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有效利用这套器材设备,探究更多感统训练方法。希望我们的孩子走进五彩缤纷的感统训练世界,通过简单有趣的玩具、富有爱心的动作指导,在游戏中提升残疾儿童对生活的兴趣和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报记者李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