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面子心理”让银川孤独症训练学校“遇冷”
资料图片
近日,记者走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银川星语儿童孤独症训练学校。这里的孩子都在单独玩耍,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沉默孤僻,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仿佛存在于另一个空间,像天空中孤独的星星一样不规则地排列着,却很难连成一条线。飒爽(化名)女士是这所训练学校的校长。在这十几名孩子中,也包括她长得聪明可爱的儿子。飒爽女士最初办校的宗旨是救助更多孤独症儿童,学校是半公益性质的。但现在,大多数志愿者与学校老师的满腔热情被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浇灭。而且,据她所知,银川目前有两三家民办儿童孤独症训练学校,出现的问题基本类似。
而且,对于庞大的孤独症群体来说,他们接收的只是极少部分的“显性”患者,“还有很多‘隐性’患者得不到及时帮助,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家长们不能有自我认同的心态、不能坚持陪伴治疗,令许多孤独症儿童进步缓慢。”飒爽说。
多数家长拒绝承认病情
悠悠(化名)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感觉怀中的他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不管怎么逗,他都没什么反应。时间一晃而过,现在悠悠已经10岁了。每天悠悠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跳,跳到沙发、凳子上,如此反复;他很喜欢摆弄爸爸的手机,这仿佛是他的精神依托;他只会说简单的词汇,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更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悠悠的妈妈现在很后悔没在悠悠2岁左右时对他及时地进行帮助。说实话,这是因为她一直在心里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她一直认为悠悠有一天可能会像正常人一样,和她交流、对她笑,或许悠悠也能自己背着书包上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才发现这种认为就是一种幻想。
飒爽女士说:“一般来说,像悠悠一样,这些孤独症孩子在出生后和婴儿早期会出现一些症状,但由于很多家长经验不足,往往很难识别。还有家长的抗拒心态,使这些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但飒爽女士表示,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像悠悠母亲一样的家长,因为自闭症患者的外表如正常人,即使脑CT、核磁共振等检测全部做一遍,普通医院也只能给予“生理一切正常”的健康检查报告。所以才会有拒绝承认孩子病症的家长,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孩子再大一点就会开口说话了等等。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有点“怪”,家长们就要注意了。比如孩子拒绝接受变化,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旦有变动就会变得异常不安;对某些奇怪的物体产生依恋,有时可能对一只杯子、一块砖头很依恋,走到哪儿都要揣在身上;不能进行正常社交。
“面子心理”是个难过的坎儿
“来到孤独症康复中心的孩子只是孤独症群体中的百分之几。其实,我们知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就像热带雨林中的蘑菇一样,遍布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只是家长不愿让其浮出水面。”飒爽说。
记者走访了银川两所儿童孤独症训练学校后发现,家长的“面子心理”是导致学校遭遇“冷水待遇”的首要症结。
对此,一位教师无奈地解释,家长们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也就是因为这个“面子”,令很多家长走入误区。他们大多数最先选择的是“隐瞒真相”,不敢把孩子的病情与普通幼儿园园方说清楚,最后直到孩子开始打人、不听指挥、不能自控、上课坐到书桌上、扰乱上课秩序,老师们惊呼从没见过这样的小孩子时,家长们才会叹着气把孩子领回家。还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和社会义工了解到情况,劝家长对孩子进行训练时,家长不是直接拒绝就是婉言谢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怕遭遇朋友、同事与邻居异样的眼神。
家长林女士承认她很敏感。她回忆,有一次,终于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愿意尝试接纳她的儿子,她和老公高高兴兴地带着儿子小申(化名)重新踏上幼儿园之路,但小申上学才两个小时就又被幼儿园拒于门外。我和老公忍不住哭了。我们后来把真相说了,把一本本关于小申的日记拿出来,但无济于事,他们看都不看,有一人还说‘早说有这样的病,当初就不收了’。”
一位训练学校的老师向记者反映,因为面子,林女士的儿子在训练中心接受了两三个月的帮助训练后,虽然行为已经有明显进步,可林女士又将其接回家,托关系进入了一所普通幼儿园。“碍于面子,她始终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孤独症患者。”但这位老师也表示,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还不够宽容,也令孤独症儿童的帮扶工作常常出现“反复症状”。
坚持陪伴是伴随一生的责任
小武是宁夏某大学刚毕业的大四学生,他曾利用暑假到区外的康复中心社会实践过,见过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也辅助过老师上课。他说,照顾这些孩子需#p#分页标题#e#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极大的耐心。家长坚持陪伴练习,这应该是伴随孤独症孩子一生的责任。但是,许多家长往往在这方面做不到。
小武在外地的一所康复中心长期帮助两三名孤独症患儿,他说,孤独症虽然被定义为一种无药可医的成长障碍,但经过帮助训练,患者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康康是我帮助过的一名患儿。他小的时候,大概在8岁之前,人际沟通能力特别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在进步。尽管他的语言能力差,交流方式不那么正常,但他有他的方式,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漠视一切。我的师姐曾经照顾过他,离校回家多年了他还会时常提起这位师姐,说一定要去那个姐姐家。周围的同学、老师、阿姨,谁对他好,他都能感觉得到。”
外人很难理解孤独症患儿到底需要何种帮助。既然不能痊愈,为何要治疗?持续治疗与陪伴很重要吗?小武打了个比方,他说,孤独症儿童的思维就像是一个混乱的花园,需要锄草时他们施肥,种玫瑰的地他们会用来种剑兰。老师和家长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规则,不断提醒他们,让他们按照正确的步骤来“种花”。落实在具体生活中就是,一个简单的刷牙动作,你先需要分解出无数个极其琐碎的步骤,然后把这十几种步骤一个个教给他。“时间长了,他们才会慢慢记住。但如果你只是花一两个月的精力去做这件事,一两个月前他们学会了规则,一两个月后他们也就忘记了。家长们坚持陪伴练习很重要,这是孤独症患儿以后能生活自理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市缺乏专门的公立培训机构
近日,记者从银川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缺乏专门的孤独症公立培训机构,而仅有的两三所民办儿童孤独症训练机构,不是面临着办学经费紧张、训练设备不强、场地不足、师资缺乏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缺乏业务督导和外部监管,且这些机构的收费偏高,有些计时收费的机构甚至达到每小时60~100元。许多孤独症儿童来自“高知”家庭,为了陪伴孩子辅助教学,家长一方不得不放弃工作,不仅家庭难以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而且家庭成员多伴有心理疾病。
对此,银川星语儿童孤独症训练学校的飒爽女士认为,相关部门应联合建立公立孤独症儿童教育基地和早期训练中心。在公立康复治疗机构建立前,亟须由政府牵头,制定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优惠政策,对孤独症康复和治疗的民间机构给予财政支持,或者以民办公助的形式结合社会力量资助与捐助,降低治疗费用,这可能会是给银川孤独症儿童带来的一丝曙光。
相关链接
据不确切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50万孤独症儿童,而且每年以10%到17%的速度增长,已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而今天的中国,有90%以上的人从未听说过孤独症这个词汇,或是以为孤独症只是不愿与人交流的轻微心理疾病。实际上,孤独症是因基因导致的终生疾病,其严重程度远甚于大众的想象。
目前为止孤独症还没有办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训练,而2岁到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对孤独症做到早认知、早干预、早训练,病症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甚至能使孤独症患者生活达到自理。
警惕孤独症的11项征兆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4.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5.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晚报记者冯元春/文 牛亚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