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香:每个残疾人背后都有个坚强的妈妈
广州亚残运会昨日开幕。在开幕式文艺演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受到关注——“妈妈合唱团”。合唱团由316位残障人士的妈妈们组成,她们的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已经40多岁。
负责寻找这316名妈妈的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总干事冯新说,“我非常激动,长期在背后默默奉献的残疾人母亲终于有机会站到台上,得到关注。这些母亲日复一日地照顾残障的孩子,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73岁的吴群香是“妈妈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的女儿今年已39岁。
17年前,吴群香的大女儿阿玲因为在个人婚姻生活遭遇不幸,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结果正值22岁的青春韶华,却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和家人住在一起9年之后,病情愈发严重的阿琼被送到了佛山丽水的精神病院,直到现在。在吴阿婆看来,女儿的不幸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然而“错以铸成”,自己只能更加坚强地生活下去,因为“我不能出事,我是家里的柱子(顶梁柱)。”
316个坚强妈妈聚首
参加合唱团的316位妈妈,最年轻的26岁,最年长的73岁。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经历。在外界将目光聚焦在残障人士生存的坚辛与不易上时,妈妈们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成长。习惯了安静的守候,当亚残运会的召唤来到她们眼前是,总是为琐细牵累的妈妈们却踟蹰难定,“真的是我?”“我可以去参加亚残运开幕式?”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们对孩子的那份爱再度点燃,“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为了让大家关注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加油!”
这一次在广州相聚,对于妈妈们而言,是一个难得的相互倾诉和交流的机会,有的妈妈笑言这就像“找到组织了”,因为平时她们基本上都只能一个人承受。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冯新说:“有的妈妈曾经告诉我,在单位从来不说孩子的事情,因为没有办法插上嘴,别的同事讨论的都是孩子的升学,而自己的孩子尽管取得了一个在自身看来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别人眼中那简直不值一提。”其实这些习惯了低头照顾的孩子的妈妈们和她们的家庭特别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有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都显得弥足珍贵。有一位妈妈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在餐厅吃饭的时候,跑到隔壁桌子一个老奶奶的碟子里拿吃的。妈妈很慌张的跑过去道歉,那位老奶奶则是摸着孩子的头,笑着说:“多漂亮的孩子啊,好好教,绝对是个好孩子。”就是这样一句话让那位妈妈瞬间泪如雨下。
“其实对于一对夫妻而言,孩子出现了问题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场地震,压力和艰难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会认命、绝望,有些人则会收获智慧和勇气。”冯新说,“在这个过程中,外界关注的往往是孩子,而忽略了家长,我们在开展活动时也不得不借助孩子这个‘噱头’。很多人都是捐钱,觉得直接有效,而不愿意放慢节奏和孩子、家长交心,像朋友一样相处。”其实相比于捐钱捐物这种显性的方式,对于残障人士家庭的情感支持虽然难以量化,却不应该被忽视。就像吴阿婆说得那样,“希望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不再有歧视,即使不去或是帮不上忙,也不要去踩上一脚,因为患者和他们家人的内心都已经很脆弱,在这时若得到些鼓励和帮助,会比在金钱上的给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