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解析
提起“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一名词,家长们十分陌生,因为其多动行为严重、注意力十分分散,常常被误认为是多动症。那么,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呢?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症,有类似典型的或不典型的孤独症的某些特征,多见于男孩,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但语言实用技能方面的仍有重大缺陷,缺乏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洞察力。他们会喋喋不休地向听众(通常是成人)进行“演说”,内容一般是关于他的一样嗜好或者一些与众不同的范围狭窄的话题。他们的语言沟通技能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1、虽然词态变化和语调并不像孤独症那样单调和刻板,但语言的韵律性差,在事实的申述、观点的评论中往往缺乏抑扬顿挫;2、语言经常是离题和带偶然性的,给人一种松散、缺乏内在联系和连贯性的感觉,让人听后感觉像是在云里雾里满天飞(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交谈模式产生的结果);不能提供评论的背景资料;不能清楚界定话题的变化;不能制止说出内心的想法;3、交流方式的最典型特征是冗长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这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区别于其他的最明显的特征。患者会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停地讲,完全不理会听众是否有兴趣在听、是否想插话、是否想换一个话题;虽然说了许多,但通常得不出什么论点;对话的另一方如果尝试就事件的内容或逻辑作探讨,或者试图与相关的题目相联系,通常不会成功。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不够完美;社会交往有离群倾向,不愿和同龄儿童交往,喜欢和成人说话;喜欢钟表、天气预报、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动作(尤其是大动作)有些笨拙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被认为是“多动症”;有时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阿斯伯格综合症、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世界报道此类疾病至今才60多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疾病至今才20多年),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且预后差,是目前世界医疗、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最初的研究里,阿斯伯格综合症与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并没有区分开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命名的“孤独样障碍”,既包括了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也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等。DSM-4将其原来的“孤独样障碍”称作广泛性发育障碍,对原来包容过杂的内容进行了亚分类,分为6类型:儿童孤独症(即典型的孤独症,笔者注)、不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性格孤僻,不会与别人交往,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部分儿童呈现出岛状功能,在某一专业学科方面具有超常能力。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多伴有语言障碍,往往缺乏正确表达述求的方法,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基本没有语言障碍。
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有的是自幼如此;有的在幼儿时期是典型的孤独症或不典型的孤独症,典型或不典型的孤独症可能包含了很多其他并发症,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系统干扰很大,造成典型的孤独症、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怪异的行为。当这些外围的问题得到治疗或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患者的理解、社会交往、认知、动作协调等逐步改善(但是距离正常儿童仍然有差距),核心的社交问题就成了最突出的问题,孩子的表现就更像阿斯伯格症了。近期国际上有人提出孤独症谱系理论,把有孤独症倾向者都归之于孤独症范围。基于孤独症谱系理论,甚至连阿斯伯格综合症也不能被排除在孤独症范围之外,这样的认识又回到了DSM-3的理论认识上。
近年来对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治疗,#p#分页标题#e#有感觉统合训练法、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医人体经络穴位理疗等。笔者在医疗实践中,主张人体经络穴位按摩治疗。人体穴位本身就是天然药库,该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效果也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