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美德
接纳孤独症的孩子确实不容易。在常人看来,他们有许多致命的缺点,如不关心人,不懂礼貌,不守规矩,有的还会伤害别人。一个人如果有这些缺点,别人怎么可能喜欢他呢?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和他在一起感到快乐。
如果某人总是取悦于我,完全符合我的期望,随时满足我的欲望,我就会喜欢他。但是,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习惯,不可能完全为我而活。当他不符合我的期望、不满足我的欲望时,我就会不高兴,并且不喜欢他,甚至对他发脾气。只有当他完全为我而活,成为我的身体的延伸或我的一部分时,我才会真正喜欢他。这就是说,喜欢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自恋。
事实上,别人不是我的一部分,不可能时刻取悦于我。这时候,自恋式的喜欢就会变成自恋式的愤怒。仅仅因为人家不符合我的期望,不满足我的欲望,我就会对他生气,甚至大发雷霆。许多家长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有的人对朋友和员工也是如此。这种人心理还没有成熟,象一个时刻需要照顾的婴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地发现,别人是别人,不是我的一部分,不能强求他们为我而活。这个发现是一次心灵的飞跃,使人摆脱自我中心,跳出圈子看自己,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过,有的人一辈子也跳不出来。
一旦走出自恋,我们就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重新界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凡是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就是好,否则就是坏。好的令人喜欢,坏的令人愤慨。这种喜欢和愤慨就不是自恋式的了。
现在来看孤独症孩子,他们除了不会取悦于人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恶习,不会有意破坏人际关系,不会肆意践踏社会公德和文明。相反,他们比一般人更善良,这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善性。
香港某道道阁儿童之家站这样写道: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的性格有它可爱之处。他似婴儿般天真,品格诚实,不懂得欺骗,不会装腔作势,不喜欢操纵人,不算计他人,也不喜欢理人家是非,不喜欢说闲话,也没有强的占有欲,对人慷慨。虽然对别人的不幸未必会感同身受,但也不会幸灾乐祸。遇到不公义的事,往往因为太快挺身而出而为自己带来麻烦。除了欠缺情趣外,孤独症患者可以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员工。
如果我们走出了自恋,就会喜欢孤独症孩子。
喜欢就是接纳。
喜欢了才能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