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提醒考生合理释放压力 防狂欢忧郁自闭三症
南方网讯 昨天(9日),广东43万学子完成高考,开始了悠长假期,放飞久受约束的心情。
经过马拉松式的备考,从高压紧张到完全放松,18岁的考生该怎样适应和调节这一转变?如何享受这突如其来的自由?如何排解等候发榜的焦虑?有关专家指出,高考过后,学校、家长还要重视考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问题,使其备考中积蓄的心理压力得到科学释放。
[考后狂欢症]
症状:颠倒日夜,纵情狂欢
据了解,每年高考后都有不少考生马上实施早已制订好的“放松计划”:有的起早摸黑地在外与同学朋友聚会狂欢;有的则通宵打电脑游戏或看小说;有的住校学生甚至会以破坏一些公共物品来发泄。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健科医生认为,长时间的放纵,特别是专注于某样事物的情况下,不但容易引起肠胃炎、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生理疾病,还可能伴发歇斯底里等心理疾患。长期狂欢放纵之后,即使如愿考上理想高校,也很难调节回学习状态。“每年高校新生都会出现学习‘断档’现象,其中不乏高中时的优秀学生。”她说,“他们前来求诊的时候大都承认在假期中投入过度的精力在‘玩乐’之中,开学后无法集中精神。”
处方:制定时间表有张有弛
“辛苦了大半年,高考过后免不了要狂欢发泄一下。家长、老师心疼孩子,大多对此持默许纵容态度。因此,考后容易引发‘狂欢后遗症’。”该医生说,但老师和家长理解之余,还要“管”起来,防止考生发生各种生理、心理的病患。
她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有张有弛的作息时间表,如无特殊情况,孩子应根据经过双方同意后“出炉”的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娱乐项目。“例如晚上不要超过12点睡,打游戏机不宜连续超过两小时等”她举例。
[考后忧郁症]
症状:紧张、烦躁、易怒
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李知宁老师说,除了狂欢庆祝外,还有一部分考生因担心考试成绩,有的表现出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等;还有的表现为强迫思维,比如无缘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等等。
而其他一些老师则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忧郁症”并不是因为考试本身的原因,而是考试后进行占卜算命、道听途说、对非标准答案等等,无缘无故地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结果造成考后抑郁。
处方:父母多把时间留给孩子
李知宁认为,这类症状除了考试本身因素外,往往与父母考前考后态度大变,和考生缺乏沟通有关。有的考生考完后情绪低落,想和家长谈谈心。
但高考前对其关心得无微不至的父母,考完后则如释重负,忙工作的忙工作,逛街的逛街,甚至给孩子一些钱,让他们自己安排考后所有生活。
“这种变化让该考生觉得自己只是父母的考试工具,生活没有意义,加剧了‘忧郁’。”她说,“当孩子出现紧张等症状的时候,父母就要多把时间留给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放松心情。必要的时候,也可致电老师,与老师商量,帮孩子解开心结。”
[考后自闭症]
症状:言语减少,不愿活动,足不出户
“每年暑假期间,都有一些家长带着即将领取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前来咨询,这些孩子完成高考后并没有像其他大部分学生那样欢天喜地,而是在家里一言不发,出现自闭倾向。”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说,这些孩子的典型表现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天不出来,情绪低落,言语减少,不愿活动,睡眠有障碍等。
根据以往经验,他认为引发自闭症的原因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考试不理想,觉得没脸见人,自我封闭;另一类是考完后的考生成了“自由人”,悠长假期,既无功课,也无学校活动,在一段时间狂欢放松后,如不科学合理安排生活,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导致自闭。
处方:自我调理、释放情绪、结伴出行
这名医生建议,加强自我调理、释放情绪,多与伙伴们在一起,是战胜“自闭症”的关键。比如三五好友结伴郊游、读一读自己高考期间无暇浏览的文章书籍、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比赛、游游泳、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小品,甚至帮家长做点家务等等,都是科学的释放焦虑之道。
“对即将跨入人生另一阶段的高中毕业生,还要善于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多学一些自己感兴趣但之前由于高考而没有时间学习的东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华师附中高三级组长邱嘉峪说。(编辑:栾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