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母亲来特校当“妈妈老师”
![]() |
昨日,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音乐教室里,8名孩子或手握竖笛,或弹着口风琴,合奏了一曲交响版的《春天在哪里》,尽管步调不一,但孩子们都很认真。女老师杨移云挺着大肚子,挥舞着双手指挥,眼里透着赞许的目光(如图)。这群孩子都是残障孩子,里面还有她的儿子。
今年36岁的杨移云当初没想到,她的人生会与特殊教育事业产生交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年前,杨移云和丈夫是黄陂区泡桐中学的教师,她教音乐。儿子出生不到一年,就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难以接受现实的杨移云一度几乎精神崩溃。为了训练儿子的语言和运动功能,她买书自学,对儿子进行干预训练。
儿子7岁时到普通学校上一年级,常受同学欺负,杨移云决定送他读特殊学校。2006年9月,当杨移云带着儿子来到江岸区辅读学校时,她受到极大震撼:这里有智障、自闭症、脑瘫等各种残障儿童近200人,有的比她的儿子更可怜。当时,该校正好缺音乐教师,校领导得知杨移云的身份后,请她来教孩子。“来这里既可照顾儿子,又可帮助更多孩子。”杨移云当即答应。
杨移云最多时要带5个班的100多名学生,教他们学习吹竖笛、弹口风琴。学生们手指灵活性差,吹出来的全是噪音。她没泄气,而是牺牲更多休息时间带孩子们。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家长,以便他们回家能辅导孩子。杨移云还组建了校舞蹈队,有时教一个动作要纠正、示范十几次,几十次,时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学生叫她“妈妈”
对于学生,杨移云有着天生的母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诚诚痴迷架子鼓,希望杨移云能教他。可杨移云没学过架子鼓,她跑到书店买书自学,并自费到音乐学院求学,回来再教诚诚。学生龙龙从小就没了妈,患有孤独症并伴有癫痫,极易发病。每次训练游泳时,杨移云都给他准备好水和点心,让他在训练结束后及时补充体力。时间久了,龙龙对杨移云特别依恋,常挽着她的胳膊喊她“妈妈”。
2008年,杨移云排演的舞蹈《摘葡萄》在第二届武汉市残疾人艺术节上获得了铜奖,还参加了在琴台大剧院举行的汇报演出。孩子们在台上自信地跳着、舞着,台下观众掌声雷动,不少人感动落泪。
2009年,为了备战全国特奥游泳比赛,杨移云带领4名学生冒着酷暑训练。当时,她已怀有身孕,但她克服早孕反应硬是坚持了一个暑假。8月底,她带队去北京比赛获得5金、4银、3铜的好成绩。可由于过度劳累,她腹中的胎儿已停止发育,不得不做流产手术。
如今,杨移云再次怀孕,还有一个月就是预产期,但她仍在坚持上班。她说:“我尽量多教几天,多教一天,孩子们也许就多一点进步。”
本报记者高家龙 通讯员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