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中原张海迪”——范显良系列报道(2)

作者: 更新时间:2011-04-14 点击数: 百度一下

    浓浓的爱意和坚强,在纯朴的乡村传递

    儿子残疾后,母亲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照顾五保户邻居

    圆范显良建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答疑网梦想

    范显良说,他现在只能用手指关节敲击键盘,每分钟也就是十几个字的速度。

    他没有美工技术,花费了他极大精力建立起来的网站框架,随着电脑的崩溃,网站框架也被损毁殆尽。

    范显良说,他不会放弃这个梦想。

    我们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想替范显良征集懂美工和网络制作的志愿者,帮助他尽快建立并运行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答疑网,早日实现他的梦想。志愿者报名热线:0371-67659999

    中原最纯的爷们儿是谁?网友说,他是范显良。网友问候说:哥们儿,你是“坚强帝”。在信阳罗山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有个哥们儿叫范显良。21年前,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帮助五保户修缮房顶时摔伤致残,21年后,高位截瘫的他又找到了人生新的坐标:自学编程知识,用僵硬的手指敲击键盘,希望建起“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答疑网”。在范家,继父大公无私的关爱,母亲以德报怨善对邻居,接过儿子爱心的接力棒……4月12日,郑州晚报记者赶赴范显良的家中,探访“坚强帝”背后的感人故事。

    晚报记者 熊堰秋 王战龙 文/图

“良哥,你是坚强帝”

    4月12日,一个晴间多云的日子。

    在信阳罗山县高店乡范湾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成为记者和网友们关注的中心。

    一个略显破旧的院子,门口有片水塘,水塘里有一丁点水。这就是被网友称为“良哥”和“坚强帝”的范显良家。

    “良哥”坐在木床上,背后,是一把垫着木板的木凳,木板上面,垫着一块海绵。

    “良哥”背靠着海绵,面前放着一块中间凹进去的木板,木板上摆放着手提电脑。

    开机时,他用左手勾着的一只手指,放在开机键上,再用右手压在左手上,两只手一齐用力,才按下了开机键。

    不善言语,说句话如同抽口烟,引来反复的咳嗽。

    “良哥”的故事比较久远。21年前,他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接到了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留在记忆最深处的,就是大三那年寒假的腊月二十八,邻居五保户罗友珍家的房顶被树枝刮了个洞,一遇到雨雪天,便往下漏水。我上到房顶,帮她修好房顶的漏洞,在折断刮到房顶的树枝时,一失足从房顶上摔了下来。”

    “如果日子重新来过,我还是不后悔帮助五保户修房顶。”

    从房顶失足跌下之后,便是漫长的求医经历。

    “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能不能利用我的专业所长,干些对他人有益的事?”在这种想法的支撑下,2008年,他和一些网友萌发了开办“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答疑网”想法。

    把想法付诸实现的过程是艰辛的,由于高位截瘫,他的手指全部无法伸直,而且无力,只能用右手的小拇指,按压鼠标和键盘,敲打出一个个编程的字符。

背米,改变农家少年的人生观

    “听说你致残后,一直有个很朴素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为社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

    面对记者的询问,范显良轻轻地摆动了一下双臂,堵住了记者下面的问话。

    “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但是,我现在这种情况,生活都不能自理,还谈什么对他人的贡献呢?”

    范显良说,他想讲个高中时代的往事,来阐述自己想帮助#p#分页标题#e#他人的初衷。

    “那是在高三的时候,也是我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那个时候,我到离家三四十里的罗县高中上学,经常得背着几十斤的米袋子。”

    “那时候我个头小,力气也小。家里没有自行车,到县城的几十里路,得坐摇摇晃晃的班车。”范显良说,班车到县城后,停在罗山客运站。这个客运站,距罗山高中还有四里地。

    “80斤重的米袋子,我得扛着到学校。那一次,我一会儿扛,一会儿抱,好不容易才走了两里地,身上被汗水全湿透了。”范显良苦涩地笑笑说,当时正是晚上下班时间,路上人和车都很多,而且快要下雨了。

    “我实在没一点儿力气了,只能拖着米袋子在街上走。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帮我一把。”

    “从那时起,我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我发誓,以后当我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伸手帮一把。因为看到别人在困境的场景,我就想起了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迫切心情。”

继父,撑起一片坍塌的天空

    1990年腊月二十八,当范显良从五保户罗友珍房顶上跌落下来的一瞬间,范家的天空立即响起了一片坍塌的轰隆声。

    在坍塌声里,一个农家汉子用他并不有力的肩膀,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他,就是范显良的继父,今年已经70多岁的徐银来。

    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头,背稍微有些弯。

    徐银来站在门口,那只不知何时养的狗,嗷嗷嗷地叫……

    灾难降临到范家时,徐银来年过五旬。

    范显良是家中的老大,他的下面,还有4个弟弟。当他14岁时,家住驻马店的徐银来来到范家,当起了5个男孩子的继父。

    4月12日,在范家略显破败的农家小院里,头戴蓝色破帽的徐银来老汉对记者的造访显得局促不安。坐在椅子上,他的手里拿着一盒刚买的香烟,不停地抽出香烟来递给记者,用这种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一个农民特有的热情。

    “现在想起来,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不善言辞的徐银来,并没有太多的话语,青筋暴露的双手,在替他诉说20多年的艰辛。

    “最初来到范家,看到的只是一幕让人伤心的场景,一个农村妇女,带着5个男孩,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四五岁。”

    范显良的母亲陈提珍说,她和徐银来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已经出嫁。

    “徐银来虽然是个继父,可他为了5个不是亲生孩子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过了亲生父亲。”陪同前来范家采访的罗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骆科长接过了话头。

    听到骆科长的话,面相憨厚的徐银来笑了,露出了他门牙缺失的一个“黑洞”。

    “如今,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除了范显良,他们都已成家立业。”在略显轻松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个农家汉子的不易。

    “五个儿子中,老大、老三和老五都是上过大学的。”徐银来说,如今,老三在信阳统计局上班,老五大学毕业后,在深圳闯天下。

    没上过大学的老二,老四和最小的女儿,他们也不在身边。徐银来老两口除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范显良,还负责帮老五带着一岁多的孩子。

    “孩子们都不在家,家里有10亩责任田,都是老头子在种。”陈提珍说,如今老伴也有70多岁了,她多次让老伴别种那么多的地了,可老伴不听。

    为啥不肯让自己轻闲一点呢?

    徐银来的话也很质朴:“好好的田放着不种,怪可惜的。再说了,平时忙惯了,想闲下来,心里也不自在。”

慈母,以德报怨接#p#分页标题#e#起爱心接力棒

    坐家自家院落里,视力不太好的陈提珍,说起大儿子范显良的不幸遭遇很平淡,语调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从容。

    “范显良帮助的那个五保户罗友珍,就住在俺家的东边,是邻居,从辈分上来论,俺该叫她嫂子。”
 
    “大孩子帮她的时候,老嫂子已经70多岁了,后来她又活了10多年,80多岁时才走。”陈提珍回忆说,范显良帮罗友珍修屋顶摔残后,罗友珍心里十分内疚,多次在语言中表达对范家的歉意。

    “说实在的,当时对罗友珍是有些恨的,不管怎么说,我儿子是帮她修屋顶才摔伤致残的,可后来一想,这事儿也是意外,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儿。”

    “在罗友珍去世前一年,她瘫倒在床。虽然生产队经常给她送粮食,可她吃不到嘴里,看着让人怪寒心的。”

    “我们两家是邻居,挨着住一块儿,我经常听到她大呼小叫的,显得很痛苦。”陈提珍说,在罗友珍瘫了以后,生产队找了一个老妈(当地对上年纪妇女的称呼),专门给她做饭。可人家老妈也有自己的家,不可能成日成夜地待在罗友珍的屋里。

    “每次听到罗友珍的叫喊,俺对她再恨,也不能装作听不见。没办法,俺经常去给她送饭送水。”

    “五保户没儿没女,年纪大了啥都不方便,再加上有个啥病,日子过得很难。俺看她那可怜的样儿,也不忍再狠心。”

    陈提珍叹着气说,大儿子是帮助五保户摔残的,政府对大儿子的关心也很周到,将心比心,也得把大儿子的好事继续下去。

    “俺今年65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了,病也多了,除了脑血管硬化,眼睛也不太好,看人都是麻麻的,很不清楚。”陈提珍说,她和老伴儿都很知足,大儿子的事全靠政府,现在每月发着工资,能有一碗饭吃,也不好再向政府提其他过分的要求。

    “有时想想,自己也不敢相信,俺一个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把三个孩子送去上大学,俺很知足了。”

加入收藏
Tag: 中原张海迪 范显良 系列 报道 浓浓的
上一篇:“中原张海迪”——范显良系列报道(1)
下一篇:“中原张海迪”——范显良系列报道(3)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调查背景:八成孤独症患儿家长是高知 (一)
  • 读者为小霞出主意
  • 残疾:生命的哲学——写在第12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
  • 离电脑太近畸形儿日增
  • 人脑“地图集”历时十年绘制完成
  • 服务至上,走特色之路
  • 汤令:我不再逼自己创造奇迹
  • 为了心灵的渴望—希望工程关注未成年人
  •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过一成
  • 九种不良习惯使大脑迟钝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