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治疗孤独症并无作用
新研究指出,高压氧治疗①(HBOT)对孤独症患儿并无效果。
常见的高压氧治疗需要在超过正常大气压的环境下进行。高压氧治疗早期多用于潜水造成的减压症,后来也用于治疗脑瘫、孤独症等其他神经性的发育失调。
在随机双盲的实验②中,Doreen Granpeesheh和她的同事对比了18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孤独症患儿和16名用安慰剂干预的患儿。对于治疗组,研究人员在1.3常压治疗室内释放24%纯氧,安慰剂组的治疗室内则完全是正常的普通空气。两组都在各自的治疗室内经历了80个的1小时治疗。
随后研究人员对两组的患儿年龄进行配对(平均年龄6岁)。由于应用行为分析(ABA)对患儿有很大影响,所以研究人员对患儿接受的(ABA)小时数也进行了配对。
为了准确测量出患儿的变化,Granpeesheh和她的同事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和评估表。包括:异常行为量表(ABC),自闭症诊断观察时间表(ADOS),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临床综合印象量表(CGI),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量表 (PPVT-III), 重复性行为量表(RBS),社交反映量表(SRS),第二代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II),第五代视觉运动统合发育测验(VMI-5)。
研究人员每星期都对患儿进行ABC,CGI,RBS测试,也针对父母做了4次PSI测试,并在实验结束后,还进行了各种各样基本的测试。
最后,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两组患儿之间并无显著区别。因此,研究表明在1.3常压下释放24%纯氧的高压氧治疗对实验中的孤独症患儿没有治疗效果。尽管曾经有人认为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但是Granpeesheh和她的同事指出这次实验大面积地使用了尽可能多的测试,实验结果是“高度严谨可信”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患儿未对高压氧治疗产生明显的负面反应。但是,有一个孩子在第一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出现了癫痫后就退出了实验。
高压氧治疗的定义:国际水下及高气压医学会高压氧治疗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汇编中这样描述:病人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里吸入100%的氧治疗疾病的过程叫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原理:
压力作用:体内的气泡在压力升高时,其体积将缩小。缩小梗塞的范围;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
血管收缩作用:高压氧有α-肾上腺素样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需注意的是,虽然局部的供血减少,但通过血液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抗菌作用:氧本身就是一种广普抗生素,它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适应症:
一般来说,凡是患有缺氧、缺血性疾病的病人,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病人,采用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高压氧治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高压氧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压力的不同,吸氧浓度的不同,治疗效果不同;不同的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方式。
2.高压氧单独治疗疾病的情况是少见的:目前就供氧角度来说,高压氧是最经济,最确实,最安全的供氧方式,是任何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尽管这样,高压氧也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结合不同的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每种疾病都有其最佳治疗时机:每种疾病何时开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在最佳治疗时机期间,疗效较好,远离了最佳治疗时机,疗效就要打折扣了。如高压氧结合其它药物对急诊或早期突聋和面瘫的治疗及其有效,但如果病人在数月或数年之后才来治疗,其疗效是要打折的。
4.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时程:每种疾病的治疗时间,是根据该种疾病的性质和病人的个体差异而定的。对于普通的肢体外伤,缺氧、缺血组织的成活多在两周左右就可见分晓了;对于冠心病这样的心血管疾病,一个月左右的疗程就可以减轻病人心前区的不适;但对于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损伤,轻的病人数星期,重的病人可能要数月;对于植物状态的治疗有时可达半年以上。